独家版权时代结束,音乐行业发展的又一次演变

【环球网 采访人员 马牧野】近日 , 网易云音乐、腾讯音乐官方相继宣布与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Group , 以下简称UMG)的合作消息 。 网易云音乐与UMG达成战略合作 , 不仅将获得UMG曲库授权 , 并延展至其社区产品Mlog , 且将共同合作 , 探索音乐产品、服务和宣发等更多领域 。 腾讯音乐与UMG续签数年期版权授权协议 , 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 并将成立合资音乐厂牌 。
8月11日 , 腾讯音乐公布了2020财年第二季度财报 。 据财报显示 , 腾讯音乐第二季度营收69.3亿元(约合9.81亿美元) , 同比增长17.5%;净利润9.39亿元(约合1.33亿美元) , 同比增长1.3% 。 在财务数据之外 , 同时披露了到今年5月 , 腾讯音乐与UMG的独家版权合作到期后 , 采取开放式授权 。
上述事件的发生 , 标志着环球音乐、华纳、索尼三大国际唱片公司独家版权售卖的时代已经结束 。 同时 , 我国互联网音乐围绕独家版权竞争的“上半场”也画上句号 。
行业重构 , 唱片工业的数字化变革
回顾全球音乐产业的发展历程 , 自本世纪之初起 , 彼时以CD等为主要形式的唱片行业经历了一场变革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MP3等为代表的硬件的兴起等 , 盗版音乐的不良之风意外兴起 。 随着唱片工业链条遇到冲击 , 数字音乐逐渐兴起和进化 。 但在行业数字化初期 , 畸形的“免费下载”模式成为主流 。 在此影响下 , 正版音乐的发展和生存 , 受到了极大地冲击 , 数字音乐正版化成为行业的头等难题 。
中国市场也不例外 , 盗版困境一时间也让中国音乐产业进入低谷 。 但围绕版权 , 相关部门及企业纷纷展开行动 , 自2015年左右 , 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发布并实施“最严版权令” , 互联网音乐平台积极配合 , 推动数字音乐正版化战略 , 数字音乐迈入正版化的良性阶段 。
在政策端 , 2015年 , 《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 , 为我国音乐产业建设发展带来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 2017年 ,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首次将音乐产业发展列入重大文化产业工程 , 从顶层设计上明确音乐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 。
企业平台端 , 以腾讯音乐为例 。 2014年腾讯音乐首次以数字专辑的模式发行音乐专辑 , 将传统音乐唱片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呈现 , 开辟了商业模式的先河 。 2016年 , 腾讯音乐与索尼音乐达成版权合作 。 2017年 , 与UMG签订中国大陆地区数字版权分销战略性合作协议 。 在多方努力下 , 音乐行业朝着正版化、数字化的路径重构发展 , 行业进入正向良性循环的恢复阶段 。
蓬勃发展 , 独家版权的非理性竞争
与音乐行业重构同时发生的 , 是网络音乐市场规模的蓬勃发展 。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 , 截止2020年3月 , 我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6.35亿 , 较2015年底的数据增长近约1.3亿 。 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 , 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攀升 。 2016年 , 中国成为世界流媒体音乐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 2018年 , 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七大音乐市场 。 据市场咨询公司中商产业研究的数据显示 , 2016年国内数字音乐产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 , 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0亿元 。
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激增的大环境下 , 各平台均盯上行业最基础的竞争力环节——唱片公司的独家授权 , 寄希望于通过独家版权库建立行业护城河 。 在独家版权的模式下 , 多家音乐平台为抢夺版权陷入非理性的价格战 。 此外 , 由于版权授权的签约模式——三年左右的时间会重新签订 , 在非理性的卖方市场下 , 溢价越来越高 。
以全球最大 , 占据市场份额近40% , 旗下拥有欧美乐坛顶级流量音乐人TaylorSwift、Ariana Grande、Justin Bieber等的UMG与腾讯音乐在2017年独家版权授权协议为例 。 上述交易的最终对价为3.5亿美元的现金和1亿美元的股权 , 超出UMG最初报价约10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