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电影中的伦敦:时代的隐喻

【深度解读】
作者:王田(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研究员)
今年7月,适逢英国全面解封之际,一项救市计划亦振奋人心:政府拨款15亿英镑,扶持因受疫情影响而濒临破产的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画廊以及遗产组织等,这是英国政府在文化艺术上花费的最大一笔拨款,史无前例。
随后,政府又宣布了新的5亿英镑计划,重启电影和电视制作,帮助这一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推崇的产业避免遭受严重威胁,帮助保护从演员、导演到摄影师、服装设计师等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同时,英国电影学院对全英独立影院提供支持,以3000万英镑计划资助独立影院尽快为观众提供积极和安全的电影体验。
在活力重启之际,我们不妨重温电影中伦敦的魅力。
 隐喻|电影中的伦敦:时代的隐喻
文章图片
《十字路口》剧照资料图片
1.维多利亚伦敦与全球化伦敦
伦敦是一座老牌帝国之都,在“前电影时代”——电影被发明以前,就已被诸多艺术形式想象和书写,如诗歌、小说、回忆录、戏剧、历史等。它也是一座狄更斯之城,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与《双城记》成为对伦敦想象的重要灵感源泉。电影起源于维多利亚时代。作为一座维多利亚城市的伦敦,在电影表征中,只需一盏煤气街灯,一条鹅卵石街,一辆马车,一片雾,就可以辨认身份。
1955年著名的伊灵喜剧《老妇杀手》中,年老善良的主人公怀博菲丝太太就住在一座维多利亚公寓里。这座房子是电影的主要场景,她的租户马库斯教授与其团伙在楼上谋划抢劫运钞车,不料被怀博菲丝太太漫不经心地挫败了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这座房子正面是伦敦的国王十字与圣潘克拉斯火车站,背面是铁轨(方便抢劫运钞车),而在现实中这是一个不可能的地理位置。
走进怀博菲丝太太的老房子,扑面而来的是维多利亚风格的装饰:椅罩、窗帘、油画、鸟笼、笨重的红木家具簇拥在场景中。对面的圣潘克拉斯火车站——美丽的红色维多利亚哥特建筑,为维多利亚式的内部装饰提供了外部对应物。这就是“电影地理”建构在一个不可能的“现实地理”之上的原因:维多利亚时代在这部电影中的重要性。电影中的帮派可以解读为战后工党政府,有着跨阶级的混杂性,而维多利亚时代的怀博菲丝太太,代表着对战后摇摇欲坠又挥之不去的维多利亚文明的一种留恋。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好莱坞翻拍版完全失去了这一意味。
《老妇杀手》中抢劫场景的拍摄地,如今建起了欧洲之星火车站;电影中消失的地点的影像,成为老国王十字区域仅存的遗迹。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电影有一种抵抗现代性、拥抱旧世界的普遍趋势;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遗产电影,成为英国独树一帜亦是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型,多改编自文学经典、展现维多利亚时代,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理智与情感》。
当我们在电影的虚构地点和它所援引的真实地点之间穿行时,要留意伦敦在电影中有一种很强的转喻性:代表着英格兰、英国、大英帝国、政府。地标伦敦的意象,意味着空间,也意味着时间。帝国伦敦是一个“维多利亚伦敦”,后帝国伦敦是一个“全球化伦敦”。
摩天大楼的繁盛显著影响了伦敦的天际线,传统的塔桥、圣保罗大教堂与现代的碎片大厦、劳埃德大厦等不同图腾地标的并置,构成了一个全球化都市。一系列以演员和投资的英美混合、获得巨大国际化成功的电影,在创造全球化伦敦形象的过程中也作出了贡献,如《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诺丁山》《真爱至上》《滑动门》等。
《诺丁山》是“全球化伦敦”的典型文本:住在诺丁山的小书店主人与住在贝弗利山庄的电影明星之间的罗曼史。罗曼史穿越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由好莱坞明星茱莉亚·罗伯茨的电影现场、红毯典礼的星光蒙太奇组成;另一个被英国男人休·格兰特的画外音引入,他居住的伦敦中心的“小村庄”。
见证了一千多年历史的圣保罗大教堂,几乎是最多出现在电影中的伦敦剪影——从1948年大卫·里恩执导的《雾都孤儿》的维多利亚伦敦到2004年由茱莉亚·罗伯茨、裘德·洛等英美明星主演的《偷心》的全球化伦敦。随着南岸的重新开发,它被招募进一个时髦的伦敦——当走出泰特现代美术馆踏上千禧桥时,一眼望见对面的圣保罗穹顶,这个绝妙的视角连接了古老和现代。
 隐喻|电影中的伦敦:时代的隐喻
文章图片
《诺丁山》剧照资料图片
2.地标伦敦与地方伦敦
电影中的地标形象,通常不是叙事空间,而是为了告知观众故事设置在哪里,一如红色双层巴士是公认的伦敦标志。
维多利亚时代的帝国形象与当代的全球化形象,同时浓缩在伦敦地标中:从历史悠久的威斯敏斯特宫、伦敦塔、特拉法加广场、纳尔逊立柱,到新千年的伦敦眼、千禧桥等现代主义建筑。新世纪后,伍迪·艾伦来到欧洲拍了一系列城市情书,《赛末点》这部电影既使用了伦敦眼、泰特现代美术馆、圣玛莉艾克斯30号大楼等21世纪伦敦地标,也使用了红色巴士等20世纪地标,国家美术馆前经过的戴着熊皮高帽的警卫队,赋予伦敦一种传统的色彩。
一座城市的地标不仅仅是建筑。因疫情而下令关闭所有商业场所包括酒吧时,英国首相鲍里斯特意解释:“我们正在做的事是超出常规的,禁止公民去酒吧,剥夺了联合王国自由民的一项古老的、不可剥夺的权利。”酒吧是英国人的日常,因此几乎出现在所有时期的电影伦敦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