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气数已尽,公子扶苏即使继位,也注定是无力回天的

陈胜吴广起义时 , 曾打着公子扶苏的旗号 , 以号令天下 。 有人据此认为 , 若由扶苏执掌朝政 , 大秦就不会过早灭亡了 。 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
秦始皇长子扶苏 , 刚毅勇武 , 宽仁爱士 , 具有超凡的人格魅力 , 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威望 , 也成为秦始皇拟定的继承人 。 可惜 , 他被赵高李斯设计害死 , 未能登基为帝——这是历史的一大遗憾 。 不过 , 小牛认为 , 秦朝气数已尽 , 汉朝取而代之是历史的必然 。 即便扶苏继位成功 , 也不能使秦朝摆脱二世而亡的命运 , 理由有如下三条:
秦王朝气数已尽,公子扶苏即使继位,也注定是无力回天的
文章图片
公子扶苏
一、秦朝后期的社会矛盾尤其是阶级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地步 , 民怨沸腾 , 推翻秦王朝是唯一解决办法 。
陈胜用一句话概括了起义的原因:“天下苦秦久矣!”秦历代统治者尤其是秦始皇“隳名城 , 杀豪杰” , 残酷地镇压反抗者 , 造成了与被统治者间尖锐的思想感情的对立 。
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 , 掠夺天下财产 , 任意挥霍浪费 , 达到了“取之尽锱铢 , 用之如泥沙”的地步 , 造成了人民群众的日益贫困化 。 秦朝统治者大兴土木 , 修建宫室陵寝 , 征召大量农夫 , 耽误农时 , 影响生活 , 老百姓饱受徭役之苦 。
到了秦始皇时期 , 国内的主要矛盾就是统治阶级与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 , 这种矛盾愈演愈烈 , 不可调和 , 达到了临界点——一方面是“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无视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另一方面是“天下不敢言而敢怒” , 民怨沸腾 , 已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
秦始皇去世后 , 就来到了矛盾总爆发、总解决的时刻 。 社会矛盾 , 不会因为更换统治者而减轻或消失 。 即便扶苏继位 , 改弦更张 , 实施仁政 , 缓解国内矛盾 , 也只能是功亏一篑 , 无力回天 。 因为秦朝负债太多 , 积怨太深 , 扶苏纵然亡羊补牢 , 也为时已晚 。
秦王朝气数已尽,公子扶苏即使继位,也注定是无力回天的
文章图片
陈胜吴广起义
二、秦朝政治早熟 , 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之极不适应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日益尖锐 。
秦朝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政策 , 迅速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 以保证国家的高度统一和高效运作 。 然而 , 这种超前的制度设计 , 与相对落后的经济形成巨大反差 。
在国家政权体制方面 , 郡县制建设需要建立起庞大的官僚队伍;对外抵御四夷 , 对内控制百姓 , 需要建设强大的常备军;为加强中央掌控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 需要修建遍布全国的密集的驰道体系;为巩固边疆 , 防御匈奴入寇 , 倾举国之力 , 修筑万里长城……原始的小农经济无力支撑起高额的财政投资 , 长期的透支带来社会生产力下降 , 进而使中央王朝的社会控制力急剧下降 , 造成秦朝经济全面失控乃至崩溃的局面 , 给全天下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
扶苏纵然有三头六臂 , 也无力扭转这种局面 。 而问题的真正解决 , 也只能留待新王朝了 。
秦王朝气数已尽,公子扶苏即使继位,也注定是无力回天的
文章图片
秦始皇
三、六国的旧贵族不甘失败 , 他们深耕民间 , 赢取民心 , 等待时机 , 推翻秦王朝 。
秦朝是以极其残酷的方式翦灭六国王室贵族的 , 统一后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六国百姓 。 这样 , 既使它失掉了民心 , 又让六国残余贵族赢得了各自国家百姓的同情 。
因此 , 各国旧贵族与百姓之间有了强烈的感情共鸣 , 达成了某种共识 , 进而同仇敌忾 , 以推翻秦朝——原楚国大地上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楚虽三户 , 亡秦必楚” , 就是很好的例证 。 陈胜吴广起义 , 也是打着“大楚兴 , 陈胜王”的旗号 , 以恢复楚国来号令天下 。 原韩国贵族张良组织死士 , 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后来 , 他又积极投身义军 , 成了重要的谋士 。
原楚国贵族项梁项羽周游三楚大地 , 联络各路反秦义士 , 一旦时机成熟 , 他们立刻组织起八千子弟兵 , 建立起抗秦斗争的中坚力量 。 原魏国宁陵君魏咎也崛起于民间 , 响应陈胜起义 。 一时间 , 各地的六国旧贵族及其后人纷纷起事 , 矛头直指秦二世 , 迅速燃起了烧毁秦王朝的熊熊烈火 。
秦王朝气数已尽,公子扶苏即使继位,也注定是无力回天的
文章图片
秦二世
【秦王朝气数已尽,公子扶苏即使继位,也注定是无力回天的】六国旧贵族与秦王朝有不共戴天之仇 , 即便扶苏继位 , 也无法化解他们心中的仇恨 , 改变敌对关系 。 而刘邦正是以六国旧贵族为同盟军 , 壮大自己的力量 , 从而推翻秦王朝 , 建立起汉朝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