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集微APP曾接近“破产”重组、14年“烧钱王”的京东方,如何带领国产OLED崛起


_本文原题:曾接近“破产”重组、14年“烧钱王”的京东方 , 如何带领国产OLED崛起
集微网消息(文/小山)从1987年到2020年 , 从数码相机发展到智能手机等终端 , OLED显示技术已然成为面板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预测 , 到2022年 , 全球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将突破9亿块 , 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数据也显示 , 到2022年 , OLED显示面板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2.4亿块 。
虽然一直以来 , 在OLED智能手机屏幕领域 , 韩系厂商占据了市场“高地” , 不过得益于全面屏智能手机的盛行以及5G智能手机浪潮的到来 , 苹果、华为、OPPO等主要手机品牌提高OLED屏幕用量 , OLED面板的需求也随之逐年增高 , 如今以京东方为首的国产柔性屏开始全面发力 , 实现中小尺寸OLED屏幕的自给自足 , 韩系厂商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 。
2019年 , 华为首款折叠屏手机Mate X采用了京东方的柔性AMOLED屏幕 , 而P30 Pro , 京东方同样作为OLED供应商之一 。 除此之外 , 市场近期有关京东方进入苹果、三星供应链的消息层出不穷 。
作为中国显示行业的代表之一 , 京东方向世界输出的“中国屏”数量急剧增长 。 市场研究公司Omdia最新数据显示 , 京东方在2019年共出货3910万块OLED面板 , 其中刚性显示器达2210万台 , 柔性显示器为1700万台 。 与2018年相比 , 该公司刚性面板出货量增长12倍 , 柔性面板出货量的增长则超过4倍 。
爱集微APP曾接近“破产”重组、14年“烧钱王”的京东方,如何带领国产OLED崛起
本文插图
国产OLED柔性屏的量产供货 , 不仅为国产手机品牌提供了多一个选择 , 也让他们慢慢开始摆脱受制于人的境地 。 然而回顾京东方的艰苦创业史 , 和中国大陆显示产业的发展轨迹几乎重叠 。
27年前“几近破产”重组
【爱集微APP曾接近“破产”重组、14年“烧钱王”的京东方,如何带领国产OLED崛起】1992年 , 35岁的王东升接手濒临破产的北京电子管厂(原电子工业部所属的774厂) , 次年 , 正式创立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至于为何进军半导体显示技术领域 , 王东升曾说过 , “当年 , 集成电路替代了电子管 , 互联网时代加速到来 。 我们就是做电子管的 , 对此深有感触 。 当时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 , 技术迭代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 如果不做平板显示 , 一旦CRT被大规模替代 , 我国多年发展起来的电视产业将被迅速淘汰 。 想要做好一个行业 , 一定要主动参与技术革新的过程 , 而且必须自主掌握核心技术 。 ”
因此面对着日韩企业垄断 , 经历过连续14年的亏损却依旧每年拿出数十亿的资金投入研发 , 一度也被外界称为“烧钱王” , 最终创新为京东方再次带来了生机 , 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重组新生迄今27年的京东方如今挤下过往称霸业界的韩国乐金显示器(LGD) , 跃居全球液晶面板(LCD)龙头 , 且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陆系面板厂掌握全球近五成产能 。
3年抢摊0LED市场
虽然在OLED领域 , 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中国厂商正奋力追赶韩国“双雄”三星和LG Display , 但是现阶段 , 在OLED等高端显示技术方面 , 国产屏缺口依然庞大 。 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原因是 , 京东方进入OLED市场的时间较TPK、三星、LG等要晚许多 。
1996年 , TPK-宸鸿成为全球第一家展示AMOLED技术的显示企业;2007年 , LG Display首次推出了一款55英寸的OLED电视 。 而京东方在2017年才开始试产OLED , 彼时采用的还是三星的落后技术 。
但市场由LCD转向OLED的必然趋势让京东方意识到加速研发的必要性 。 以现阶段主流的 OLED 分支AMOLED技术来说 , 京东方先后在四川成都和绵阳布局了2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 。 其中 , 成都线是中国首条全柔性AMOLED生产线 , 也是全球第二条已量产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