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升庵|杨升庵种树 桂湖飘香五百年

_原题是:杨升庵种树 桂湖飘香五百年
陆离/文 本报资料图片
自古以来 , 成都就与花结缘 。 成都十二月市中 , 其中有三个和花有关:二月花市、八月桂市和十一月梅市 。 宋代成都的八月 , 满城金桂飘香时 , 城中行人如织 , 一年一度的桂市便由此开始 。
酿酒入药 桂花开市拔头筹
桂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 备受古人喜爱 。 李清照曾写诗表达对桂花的推崇:“暗淡轻黄体性柔 , 情疏迹远只香留 。 何须浅碧深红色 , 自是花中第一流 。 ”唐代诗人李白有《咏桂》诗:“安知南山桂 , 绿叶垂芳根 。 清阴亦可托 , 何惜植君园 。 ”宋代陆游在嘉阳(今乐山)任职时 , 也写过桂花诗:“重露湿香幽径晓 , 斜阳烘蕊小窗妍 。 何人更与蒸沉水 , 金鸭华灯恼醉眠 。 ”
宋代成都 , 繁花似锦 , 百花齐放 。 陆游有诗云:“蜀地名花擅古今 , 一枝气可压千林 。 ”蜀地百花中 , 名气最大的当属芙蓉、海棠和梅花 。 历朝历代诗人在蜀中留下的咏花诗中 , 也以这三种花居多 , 例如陆游在蜀中时就酷爱海棠和梅花 , 光是写梅花的诗 , 就有60多首 。 仅以名气而论 , 桂花在蜀中自然是不如芙蓉、海棠 。 但为何十二月市中 , 第一个以特定花名命名的集市是桂花 , 而不是花期同样在八月、名声更显的芙蓉花呢?
桂花能在百花中“拔得头筹” , 有一个最为独特的优势:成都十二月市是以商品交易为主的民间贸易集市 , 而桂花的商业用途开发历史悠久、商品种类繁多 , 应用最为广泛 。 在长达2500年的栽培历史中 , 勤劳聪慧的古人 , 早已学会将桂花用于诸多领域 , 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 因此常常见到古人或以桂花酿酒、或做成食材、或制成糕点、或入药的记载 。
桂花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芳香花木 , 以香为贵 , 可制成香料 , 而桂花酿酒的历史更由来已久 。 屈原的《九歌》中记载:“援北斗兮酌桂浆 , 辛夷车兮结桂旗” 。 “桂浆”美酒美不胜收 , 摘下九天北斗以盛之 。 到了汉代 , 桂花酒成为人们用来敬神祭祖的佳品 。 祭祀完毕 , 晚辈向长辈敬用桂花酒 , 长辈喝下之后则会延年益寿 。
作为食材 , 桂花清香扑鼻 , 用法广泛 , 也可以做桂花粥和桂花茶 。 此外 , 桂花的药用功效也非常显著 , 甚至被誉为“桂为百药之长”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桂花具有坚筋骨、通血脉、暖腰膝、消瘀血、化痰止咳、理肺开胃之功效 。 桂花衍生出来的各种商品市民喜闻乐见 , 由此催生了桂市的诞生 。
桂花会 赏乐游玩两不误
宋代成都的游赏之风非常盛行 , 苏轼诗云:“蜀人衣食常苦艰 , 蜀人游乐不知还 。 ”南宋政治家王十朋也说:“好邀蜀风俗 , 夔人贫亦游 。 ”成都十二月市不仅是商品交易的集市 , 也是当时成都市民在当下时节赏乐游玩的好去处 。
农历八月也称桂月 , 桂花亦有月桂之称 。 经历了繁忙的春耕和炎热的夏季后 , 八月正值天高地朗 , 金桂飘香 , 以赏桂、游乐消遣为主题的桂市 , 开启了宋代成都秋日的“会展经济”和“假日经济” 。
“八月桂花遍地香 , 独占三秋压众芳” 。 在古代文人雅士看来 , 赏桂的时间须以傍晚为佳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夜晚天清露凉 , 若有皓月当空更佳 。 “桂子月中落 , 天香云外飘” , 月光下赏桂 , 疏影横斜 , 暗香浮动 , 令人遐思无穷 , 自然联想到著名神话“吴刚伐桂”中月宫里的那棵桂树 。
据《成都古今记》记载 , 宋代成都把每年的八月定为桂花会 , 卖桂花、买桂花、赏桂花、吟桂花 , 成为一时盛观 。 最早的桂市或许就是在桂花会上诞生的 , 至今成都仍有用桂花命名的桂花街、桂花巷 , 桂花盛开时 , 满街飘香 , 引人驻足 。 如今桂市虽已不在 , 但八月赏桂的习俗却延续至今 。
月宫折桂 桂湖飘香五百年
昔日后蜀皇帝孟昶喜爱芙蓉花 , 在宫苑城墙上遍种芙蓉树 , 成都因此多了一个“蓉城”的雅称;明代杨慎遍种桂花于新都湖畔 , 为一座湖赋予了新的生命 。
“宝树林中碧玉凉 , 秋风又送木樨黄;摘来金粟枝枝艳 , 插上乌云朵朵香 。 ”这是明代诗人杨慎的诗《桂林一枝》 。 杨慎 , 号升庵 , 新都人 , 他的住宅距离古桂湖很近 。 据说 , 少年杨慎常在桂湖游玩休息 , 并且在湖边遍种桂树百余株 , 与诗友唱和其中 。 他在诗歌《桂湖曲送胡孝思》中写道:“君来桂湖上 , 湖水生清风 。 清风如君怀 , 洒然秋期同 。 ”桂湖因此得名 , 到清代成为了正式名称 , 延续至今 。
杨慎在此还留下了一段“月宫折桂”的奇妙传说:相传 , 一天晚上 , 杨慎在书房里睡着了 , 魁星入梦 , 问他愿不愿意上月宫折桂 , 杨慎应允 。 魁星便命西海龙王载杨慎飞上月宫折桂 。 到了月宫 , 杨慎看见一座宫殿和一株很高大的桂花树 , 他努力地爬上去折下了桂枝 , 带回书房 , 次日醒来 , 但见窗外满园桂花齐放 。 第二年杨慎进京 , 果然考中了状元 。 桂因谐音通“贵” , 所以被古人赋予了美好的寓意 。 古时仕途得志 , 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 , 这大概便是这个民间传说的由来 。
桂湖的桂树不仅有“折桂”的好彩头 , 还见证了杨慎与才女黄峨坚贞不渝的爱情 。 相传 , 黄峨嫁到新都杨家后 , 与杨慎如胶似漆 , 恩爱有加 。 两人都爱好文学 , 花前月下 , 切磋诗文 , 填词作曲 , 弹琴作画 。 婚后第二年秋天 , 赏过桂花后 , 黄峨陪同杨慎回到北京 , 继续仕途 。 此后杨慎触怒嘉靖皇帝 , 谪戍云南充军 , 夫妻分离 , 黄峨不离不弃 。 在云南清冷孤独的月光下 , 杨慎回首一生 , 是否会觉得当年于桂湖桂花树下 , 和相爱的人厮守 , 才是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光?
清代桂市在新都
自从明代才子杨慎于新都湖边遍种桂树后 , 桂湖便成为成都赏桂的绝佳去处 。 《蜀海丛谈》记载:“新都为明杨升庵先生故里 , 有桂湖 , 即其宅址 , 颇擅名胜 , 桂树尤多 , 秋来香闻十余里 。 ”
“秋来香闻十余里”的桂湖 , 不仅给古人带来了绝佳的秋季游览体验 , 也给当地居民创造了经济价值 。 据说明朝末年 , 新都有个小贩 , 从状元杨慎桂子飘香的书斋中得到启示 , 将鲜桂花收集起来 , 挤去苦水 , 用糖蜜浸渍 , 并与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糖拌和 , 装盒成型出售 , 取名桂花糕 。 桂花糕一经推出 , 便引来人们争相购买 , 成为集市上热销的商品 , 至今仍是桂湖特产 。
【杨升庵|杨升庵种树 桂湖飘香五百年】桂市虽然从宋代兴起 , 但关于举办的确切地点 , 史料中都没有明确记载 , 而因为有了杨慎与桂湖 , 到了清代 , 新都成为举办桂市的不二之选 。 清末学者徐心余的《蜀游闻见录》记载:“(桂湖)湖水澄清 , 经冬不涸 。 宽广近四十亩 , 插编篱棘……西南逼近城根 , 有桂树七八十株 , 皆躯干伟大 , 高并城垣 , 每秋花开 , 几百余担 , 各城镇之营茶叶及糖点业者均来此趸购 。 说者谓此树明末时载 , 殊可信也 。 ”由此可知 , 清代桂市的繁荣 , 新都桂花的产量颇具规模 , 吸引了大量周边城镇茶叶、糖点业商人前来采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