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在研究结果还在接受考验或争议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易采信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在研究结果还在接受考验或争议时 , 请保持理性 , 不要轻易采信
如何应对那些与我们常人的生活紧密相关、但一时半刻又无法深入来了解的科学报告呢?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 某些备受争议的话题被“公说公有理 , 婆说婆有理”的两股强大的媒体力量给拉扯着 , 人们在对研究项目本身丝毫不了解的情况下就会深受媒体的引导从而做出一些没有客观依据的判断 。
而这种判断通常出于某种道义(比如你特别信任的科学家、医学家或是公众人物的发声让你也对其中一方表示无条件的支持) , 或是根据自己对媒体所呈现的信息带给你的直觉做出判断 。
本文插图
然而这些看似可以成为理由的理由都不能成为你做出判断的依据 。
严格来说 , 能够持续产生争议(这里的争议指的是实力、能力相当的研究小组、研究人员或科学家等人所持对立观点的行为 , 并非是大众没理由的跟风的那种“争论”)的任何事物 , 都需要等待检验过程 。
而有些实验或科学研究的结论要想保证其确定性 , 是需要在长期稳定的环境下进行多项检验的 , 它并不等同于对物品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检验这种简单的操作 。
所以作为没有科学常识的平民 , 我们也需要对一些持续产生争议的科学讨论抱有基本的耐心 , 而不是看到一些片面的分析 , 就急于给出自己的判断 。
本文插图
否则 , 你没有经过基础分析得出的判断或选择 , 极其有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与之相关的判断 。
尤其是现在对媒体行业来说发表观点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 , 而每一种观点背后是否真的都能挖掘到强有力的证据链予以支持 , 却无从查证 。
可大众的确会受到媒体声音的影响 , 这种影响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依据 , 使人做出一些非理性、却自以为可靠的选择及判断 。
本文插图
有些科学或伪科学会不定期的针对各种研究向大众做出有关未来预测的一些汇报 , 其目的都是为了说服人们给予他们一定的信任感 。 但不同之处在于科学的数据结论会引导我们选择正确的方向 , 而伪科学则会诱导人们去相信一些迟迟得不到证实的东西 。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1、未经证实的事物 , 可以选择检索、追踪、了解 , 但不要取信 。 很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 , 都被人们忽略了 , 或是其关联性没有被剖析地足以让大众理解和接受 ,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它们与生活的关联性 , 比如有机食物到底好不好 , 转基因究竟是怎么回事?只要与人和人类有关的事物 , 就一定有专业人士在研究 , 也一定有媒体在报道 , 但是对于未被明朗化的信息 , 最好的决策方式就是对其进行基本的了解 , 而不对媒体与媒体之间、以及各项研究之间的争议发表任何态度 。
2、即便是看待有科学依据的研究 , 也只相信对方已经做到的 , 而不要依照对方过往的成功概率去盲从于他们还未做到、却做出承诺的那部分 。 比如某某机构或某研究认为在未来几年后会发生什么等 , 通过此类预测来诱导你提前相信对方还没做到的事情 。
本文插图
有人说这不就是让人持观望的态度吗?没错 , 是谁说观望一定就是个贬义词呢?
对于那些饱受争议却迟迟没有争论出最终结论的暂时性的研究结果 , 选择争做“小白鼠”并不是一个理性的决定 。
我们不必对过多科研成果深入了解 , 但是那些与我们生活“内容”有关的、或是能够对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的研究 , 我们还是有必要去简单了解一下的 。
推荐阅读
- 文明|宇宙文明有7级,人类何时才能达到1级?科学家:至少还需100年
- 宇宙|宇宙之外是什么?科学家:最接近现实的三个猜测
- 撒哈拉沙漠|神秘的史前文明被发现,科学家:或许曾有比现今人类更高的文明
- 行星|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身处宜居带,或许适合人类移居
- 宇宙|宇宙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科学家:需要经历这5个纪元
- 飞船|人类怎样才能突破宇宙“封锁”?科学家:有3种方法可行
- 太阳|科学家发现地球正远离太阳,是什么原因导致?或许和你也有关
- 谜团|科学至今无法解释的4大谜团,人类何时才能解开?谜团一:地球是如何诞生的?谜团二:生命是怎么产生的?谜团三:黑洞里面是什么?谜团四:宇
- 宇宙|科学研究发现,宇宙或是一个超级大脑,原因让人吃惊
- 君王皇帝|秦始皇兵马俑的考古发现,推翻了哪些以往的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