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运营:数据分析与绩效薪酬方案( 二 )


同理 , 除常规薪酬方案外 , 还有临时项目上的激励方案 , 大水漫灌和扣扣索索的二极管误区 。
尽管如此重要 , 结合之前工作实践 , 【人员激励】 , 在大部分公司 , 都是三不管地带 。
我觉得这个问题 , 可以部分回答数据分析岗 , 【我的指标测算的没问题 , 为什么就是达不成】的疑问 , 也可以部分回答HRBP , 【这个指标是拍屁股算出来的吗 , 吓得大部分人都离职了】的疑问 。
三、人员激励 , 我所认为的几个原则
对于人员激励 , 我认为要尊重以下几个原则 , 当然这些原则难以去论证合理性 , 也难以去引用文章来佐证必要性 。
只是我在工作中与其他岗位的冲突合作 , 让我觉得如下几个原则重要:

  • 只要是和人相关的指标 , 都会被作假;
  • 不论前线人员通过任何方式达成了他们的目标 , 如果在事前没有禁止 , 就需要干干脆脆的给;
  • 不要将私德问题放在薪酬方案中 , 除非有明确证据证明对业务的影响;
  • 设计方案的人 , 是要对整体的达成负责 , 而不是一个部分 ;
  • 相信前线在钱的激励下的创造力;
四、合理的评价标准及绩效方案
最喜欢的各类骚词里面 , 让能听到炮火的人呼叫炮火 , 算一条 。 但是听到炮火的人往往不知道战场的全貌 。
与此同时的是 , 甚至部分指战员也不清楚全貌 。 在所见过的绩效方案中 , 其实是真的可以看出来”文明”级别的区别的 。
按“文明”的发展历程 , 梳理脉络如下:
1. 石器时代
达成业绩*某个比例
常规的小公司或者完全做销售不做产品的公司基本如此 。 此类风格应用效果最佳的 , 是早年间各类保险公司 。
因保险公司可能高达百分之六十/七十的渠道费用 , 拥有充沛的空间让整个链条上的所有人多赢 , 除了客户之外 。 此类方案 , 可能是最受销售岗所欢迎的 , 所见即所得的薪酬方案 。
然而据实而论 , 此类方案对前线潜力的“鼓励”仍然有所欠缺:
  1. 此类方案往往无法兼顾到老人的利益 , 容易使他们产生倦怠;
  2. 此类方案往往公司不会给任何资源 , 将资源全部依赖在人员身上 , 往往会成为事业部的瓶颈;
  3. 此类方案 , 会隐含着严重的道德风险 , 如业绩造假、抢客户等 。 吞下含毒的业绩 , 也早晚报应在事业部身上 。
2. 铁器时代
底薪+达成业绩*某个比例*红蓝黄线
大部分公司停留在此类方案中 , 即除了设置一条红黄蓝线之外 , 仍然采用简单的业绩乘以某个比例的方式 。 相对于无法智能化和系统化的业务来说 , 此类方案也是最终的方案了 。
但此类方案 , 其实是很难谈论到“管理”这个概念的;团队长或者现场经理 , 除了强制“派送”业绩外 , 对于前线员工的控制毫无抓手 。
很容易看到 , 一年到头 , 最后整体业绩没达成后 , 各个团队间互相指责 , 但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 。
3. 工业时代
底薪+达成业绩*月业绩要求*某个比例*红黄蓝线*整体业绩达成折标系数
较好的公司会在这类方案中 。 即除了基本薪酬、达成业绩、比例、不可触碰的红线外 , 加上了一层整体业绩达成的折标系数 , 理论上讲 , 好处是强迫前线管理层将整体业绩达成考量在内 。
但是如果前线管理缺乏抓手的话 , 此类方案可能会引起一线员工反复 。
4. 现代
前线员工:分级别底薪+达成业绩*某个比例*红黄蓝线*月业绩要求*基础工作量要求+整体业绩达成Bonus包
团队长:分级别底薪+分团队业绩达成*名单资源利用情况*客单情况
还是要祭出这张经典的图:
|精细化运营:数据分析与绩效薪酬方案
本文插图
进入线上经营时代之后 , 大部分的客户的初步触达及筛选 , 往往是依赖客户画像/KYC等工具的 , 依靠人肉手工一个个去寻找客户 , 往往效率非常低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