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国宝揭秘】不报考古专业,怎么知道考古学有多香?( 二 )


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蛋壳黑陶杯“黑如漆 , 亮如镜 , 薄如纸 , 硬如瓷” , 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 其制作工艺也是“前无古人 , 后无来者”的水平 。

考古学|【国宝揭秘】不报考古专业,怎么知道考古学有多香?
本文图片
龙山文化制作蛋壳黑陶使用的陶泥全部是经过了反复淘洗的细泥 , 陶胎内不见任何杂质 , 其质地细密坚硬 , 几乎没有渗水率 。 蛋壳陶细腻的粘土颗粒需要用丝网来过滤陶土 , 当时祖先们究竟是用什么来过滤陶土使其质地细腻的呢 。
陶器拉坯造型离不开作为承载轮盘最稳定的配件——轴承 , 而当时并没有轴承这样先进的设备 , 古人仍然能制造出如此薄的器皿 , 古人的创造力可见一斑 。

考古学|【国宝揭秘】不报考古专业,怎么知道考古学有多香?
本文图片
现代陶瓷制作过程
陶器的烧成温度要在900℃以上 , 否则蛋壳陶不能保存到今天 , 当时的古人们又是用什么作为耐火材料使高温环境下烧制的蛋壳陶不变形 , 并且还有镂空工艺于压光融为一炉 。 这些仍然都是未知数 。
但这些恰恰又印证了四千多年前的祖先在温度控制 , 雕刻加工 , 造型能力 , 材料工艺方面已经具备绝世水平 , 并且龙山文化时期制陶工匠对陶土的选择和烧窑技术的掌握均已达到了十分高超的境界 。
叁·来自四千年前的文物
1928年 , 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先生 , 在山东省济南章丘县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 , 发现了从未见过的史前遗存——黑陶 。 蛋壳黑陶器皿是山东龙山文化特有的标志性陶器 , 也是我国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 。
蛋壳黑陶仅见于山东境内的早中期遗址 , 可能与此地独有的陶土材质和独特的制陶方法有关 , 也是当地人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的反映 。

考古学|【国宝揭秘】不报考古专业,怎么知道考古学有多香?
本文图片
蛋壳黑陶高柄套杯 藏于山东博物馆
蛋壳黑陶高柄杯是当时最高级的一种饮酒器 , 然而却多在墓中发现 。 但也并非普通的墓里都有 , 而是出自较大型的墓葬 , 在墓中也往往是单独摆放 , 不与其他的随葬物品混杂 , 可见其位置显要 。
蛋壳黑陶高柄杯的造型一般都是头重脚轻 , 器壁超薄易碎 。 因此推断这类器物不可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 , 应是龙山文化时期富贵人家享用的随葬礼器 , 或是在祭祀等礼仪上使用的特殊酒器 , 掌握在特殊身份的人手里 。

考古学|【国宝揭秘】不报考古专业,怎么知道考古学有多香?
本文图片
黑陶高足杯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也意味着社会上已产生阶级分化而即将告别原始的蒙昧 , 可以说 , 蛋壳黑陶杯的出现 , 即已掀开文明的曙光 。
蛋壳黑陶杯的发现 , 让我们发现祖先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已掌握如此逆天的技术 。 过往的考古发现 , 也一次次的颠覆了我们对古人创造力的想象 , 出土的文物向世界证明着华夏一族的智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
考古学的日常工作略显枯燥乏味、风吹日晒的环境也比较辛苦 , 但发现文物的那一刻 , 近距离地感受历史、与历史中的人物相识时 , 甚至为历史长卷增添新的活力时 , 就像游戏通关一般让考古人成就感满满 。
正如@新华视点所点评:
“历史已逝 , 考古学使她复活 。 ”矢志伟大复兴需要考古这个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对话桥梁 。 坚定文化自信也不能缺少考古工作者一砖一瓦夯实基础 。 在一个于家国民族大有裨益的领域 , 以梦想为桨 , 必将山高水阔、一往无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