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婚姻|《摔跤吧!爸爸》:这个老爸到底牛在哪儿


小小婚姻|《摔跤吧!爸爸》:这个老爸到底牛在哪儿
文章图片

小小婚姻|《摔跤吧!爸爸》:这个老爸到底牛在哪儿


许多父母因为自己的梦想不能实现 , 转而将人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 。 如

果是这样 , 那这个梦想到底是谁的?来看看电影《摔跤吧!爸爸》告诉我们的答案 。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最近成了现象级的神片 , 是一部真正梦想照进现实的作品 , 充满热血却一点儿都不狗血 。
影片主人公辛格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 , 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 。 他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赢得世界级金牌 , 结果他却生了4个女儿 。 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的辛格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 , 看到冠军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的天赋浪费 , 他打破偏见 , 开始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 。 后来 , 她们真的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 , 成为激励千万印度女性的榜样 。
于是 , 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二刷、三刷该片 , 可见亲子教育是中国观众多么关注的焦点 。 那么 ,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辛格亲子教育的可借鉴之处 。
是谁的梦想?
很多人会把辛格归为虎妈狼爸一类 , 而作为心理和教育工作者 , 看到影片开头 , 我马上警觉并心存疑问:他不会是一个我们经常抨击的“父母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典型吧?这种思想背后的实质是: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占有的财产 , 而非一个独立的人 , 孩子成为父母实现梦想的工具 , 这样的父母无疑是自私而缺乏爱的 。
所幸影片没让我失望 。 孩子们的妈妈跟丈夫说:“不要把你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 ”辛格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让我尝试一年 , 如果事实证明我错了 , 我将把我的梦想埋葬 。 ”
当然 , 很少有七八岁或者十几岁的孩子会有自己理性的梦想 , 这个时候 , 父母帮孩子规划人生是合乎常理的 。 但是 , 首先它必须不是盲目、幻想、虚荣式的 , 而要建立于现实和事实基础上 , 即梦想要有与之匹配的天赋 。 辛格正是因为别人来告状 , 说他的女儿们揍了男孩子 , 从而发现女儿们的基因里有自己遗传的摔跤天赋 。 其次 , 用有期限的时间来尝试、论证梦想的可实现性 。 如果不行 , 也能不失望地接受、放弃并转向其他方面去发展 。
【小小婚姻|《摔跤吧!爸爸》:这个老爸到底牛在哪儿】我常对前来咨询的家长们说:孩子小时候 , 父母的重大职责之一就是发现他的兴趣、天赋、优势、能力 , 这些是梦想的基石 。 以许多家长都有的钢琴梦为例 , 钢琴的训练肯定要从孩子小时候根本不知梦想为何物时就开始 , 但是 , 将弹钢琴列为梦想的级别 , 还是一般兴趣、音乐素养的培养 , 抑或是放弃 , 就需要家长以孩子的天赋和时间来考量 。
父母的梦想与孩子自己的理想
估计所有的家长都会同意 , “如何把自己的梦想转化为孩子自己的理想”是个巨大的难题 , 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 就解决不了孩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即使有天赋 , 强加的梦想也会化为泡影 。
辛格的女儿们不认同父亲的梦想 , 只是屈从于他的权威 , 她们把训练和摔跤当作父亲对她们打架的惩罚 。 时间一长 , 不出所料 , 她们开始消极反抗 。
第一个转机出现在女儿们参加14岁同伴的婚礼(印度的童婚现象很严重) , 好友被安排嫁给70岁的老头子 , 她对抱怨父亲的姐妹俩说:“我倒希望有这样为我将来考虑的父亲 。 他训练你们摔跤 , 是为了让你们以后可以主宰自己的未来 , 而不必像我一样没有选择 , 只能嫁人 , 一生洗衣做饭 , 成为生育和劳动的工具 。 ”这番话对姐妹俩触动很大 , 她们逐渐理解、认同父亲对她们的培养 , 明白这个梦想既是父亲的 , 也是她们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