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好戏|看冷门题材电影《一出好戏》是如何以荒诞形式呈现人性社会主题的


2018年暑期,黄渤导演的处女作《一出好戏》在影院上档并获得一致好评 。 剧情主要讲述了一行人乘着黄鸭冲浪车驶向茫茫大海进行公司的团建活动,突如其来的天降陨石掀起百米巨浪使他们沦落荒岛 。 茫然求救、自救无果后,他们以为外面的世界也惨遭毁灭,于是制定新的秩序规则,可就在舞台搭起、大幕拉开、人物身份全新设定的生活起步不久,海上鸣笛声响起,一切又都回归现实的故事 。 在这部电影中,黄渤展现了他的“野心”,当然还有高超的表现手法与深度的文化表达 。
【一出好戏|看冷门题材电影《一出好戏》是如何以荒诞形式呈现人性社会主题的】
一出好戏|看冷门题材电影《一出好戏》是如何以荒诞形式呈现人性社会主题的
本文插图

一、荒岛题材的非典型性:社会—权力—人性逻辑
黄渤的《一出好戏》灵感来源于灾难电影《2012》,他试图构思一部灾难发生登上诺亚方舟后的人类生存图景,开展一场与世隔绝的荒岛上、社会“试管”中的人类生存实验,进而借由荒岛题材完成导演黄渤、编剧黄渤海对社会、权力、人性的深度思考 。 荒岛题材电影的典型叙事特征无外乎两种类型——人与自然之间的残酷博弈,被迫脱离传统社会身份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矛盾冲突 。 背后的主题倾向也集中于个体心智的成长、人类与生态关系的重新审视、人性本质的探讨等 。 我们从题材历史性嬗变的角度来窥测,《鲁滨逊漂流记》与《蝇王》代表了立意的新转向,处于电影思想流变之“变”中 。 而其他经典性的荒岛影片,如《荒岛余生》《六天六夜》《迷失》等,仅限于流变之“流”中,这些电影并未脱离荒岛电影的典型叙事,人物、情节、立意,观看度胜于思考度,也就是电影的好看与深度并未并足而立 。
我们看《鲁宾逊漂流记》,电影与小说保持了主题的一致 。 它的贡献在于开创了荒岛文学与荒岛电影的先河,创造了“荒岛变乐园”的传统创作模式和西方传统文明主题,电影以写实的手法宣扬了英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自我完善与文明自信,即文明如何改变野蛮 。 而《蝇王》并未继续这种创作模式,小说是以反讽的手法将“文明”的主题转向了“野蛮”,正如原作者戈尔丁所述:“他们本性中潜在的恶使他们日趋野蛮、相互残杀 。 善良聪明的比奇和友善仁惠的西蒙死于非命,拉尔夫也险遭杰克毒手,文明和理性在与原始冲动和野性的抗争中显得苍白无力 。 ”

一出好戏|看冷门题材电影《一出好戏》是如何以荒诞形式呈现人性社会主题的
本文插图

但到了电影中,导演的意图则转向了原初人类如何衍生出社会结构,即野蛮如何重构文明 。 从文明如何影响野蛮到野蛮如何重构文明,《鲁滨逊漂流记》与《蝇王》即将荒岛题材实现了开拓与转向,又明确地显示出该题材在思想立意上的破立之争,典型与非典型之争,从而塑造出同类题材的两条路径 。 黄渤选择了同一题材,其实要冒很大的风险 。 但可喜的是,黄渤虽然没有跳出荒岛求生题材的传统框架,但它却开拓了《鲁滨逊漂流记》与《蝇王》之外的另一条路径,即对社会、权力、人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度思考,最终落脚于对人性的度量 。
《一出好戏》两个多小时的时长,黄渤构建了一部人类社会简史,将原本封闭的权力结构(即现实世界的公司团队)放置到全新的社会生态中(即荒岛社会)去重新建构,在不断崩溃和重构的社会关系中,权力也在不断地更迭与交替,人性的底色就在这种变幻中被一层层地剥开 。 公司30人进入荒岛组成了一个微型的社会群体,电影精炼地推演出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再到乌托邦社会的人类历史,它们分别对应了人类的生理与安全需求、物质需求、情感与精神需求 。 荒岛“原始阶段”,深谙生存之道的小王成为衣食无忧的人们的首领;荒岛“阶级社会”,偶尔发现倒置大型邮轮的张总牢牢地控制住了船上的所有生产生活资料,成为权力的实际掌控者,成功坐上了大资本家的宝座;荒岛“乌托邦时期”,6000万美梦破碎、受尽张总冷落和欺辱的马进,凭借从天而降的鱼雨、小兴娴熟的修理技术,最终成功挑起小王阵营和张总阵营的械斗 。 借着混乱,马进慷慨激昂地站在台前为大家演说关于确立希望的信仰体系,成为人们的精神领袖,并成功收获了爱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