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天下名园重洛阳”—— 关于我市园林历史及建设利用的思考


作者简介:
【企业|“天下名园重洛阳”—— 关于我市园林历史及建设利用的思考】郝彦洁 , 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总规划师 。
朱健 , 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名城保护和城市设计科科长 。
洛阳造园历史悠久 , 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 。 宋邵雍《春游》说 “人间佳节惟寒食 , 天下名园重洛阳” , 文天祥《题梅尉诗轴》说“人物雄中原 , 园囿盛洛阳” , 唐刘禹锡《酬乐天偶题醉翁见寄》说“何幸相招同醉处 , 洛阳城里好池台” , 洛阳古代园林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有必要对其开展研究和梳理工作 , 并部分地进行复原 , 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增添新亮点 。 由此引发了我们对洛阳园林历史、园林文化及当代如何更好地建设利用的一些思考 。
一、 洛阳园林的历史沿革
洛阳长期作为中国古代都城 , 随着城市的出现 , 园林也在这里起源、发展和兴盛 , 洛阳的园林史基本是中国古典园林史的缩影 。 因此 , 北宋理学家邵雍有“天下名园重洛阳”的诗句 , 北宋女诗人李清照之父李格非著有“洛阳名园记” , 记载了名重于当时的园林19处 , 感叹洛阳园林之兴衰 , 是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 。
洛阳古代园林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一是夏、商、周三代生成期 , 崇尚自然空间 , 规模宏大 , 二是汉代发展期 , 私家园林出现;三是魏、晋和北魏时代转折期 , 园林的修建由宏大、自然、粗犷向人工的精细雕琢转化;四是隋、唐、北宋鼎盛时期 , 大型郊野皇家园林与城内外私家宅院星罗棋布 , 造园技艺 , 堆山理水 , 园艺技术等均已成熟 , “洛阳牡丹甲天下” 即兴于此期;五是金、元、明、清转型时期 , 洛阳失去京都地位 , 面向大众的寺庙园林和邑郊风景园林骤起 , 地方“八景”、“十景”之命名起于此期 。
企业|“天下名园重洛阳”—— 关于我市园林历史及建设利用的思考
文章图片
 
二、历史名园的基本情况
对应不同朝代的园林发展亦有不同 , 如汉代上林苑、广成苑、鸿池 , 隋朝的西苑等园林都是规模宏大 , 景象自然 , 为狩猎、郊游所用 , 包括了数百平方公里地域 , 经考证 , 今伊川、宜阳、新安、孟津等地皆为上林苑范围;今伊川、汝州(临汝)、汝阳等广大地域范围皆为广成苑范围 。 文献记载 , 灵帝刘宏巡视二苑用去两个月时间 。 期间还校猎、巡狩 , 视察了驻军和农、牧、林业生产情况 。 鸿池位于东汉洛阳城东南 , 水域占地约2平方公里 。 隋唐西苑范围北含邙山 , 南含龙门 , 西至新安、宜阳县境 , 占地近 400 平方公里;可见 , 上林苑、广成苑、西苑等相当于现今“自然保护区”的范畴 。
北魏华林园(又名芳林园)在北魏洛阳城宫城中轴线上 , 相当于现今故宫和北海公园 , 约占地2-3平方公里 , 是中国古代追求仙境“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的体现 。
晋代石崇所建的“金谷园”是在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 。 据考证 , 金谷园实际位于孟津送庄凤凰台村一带 , 现有“金谷春晴”遗址标识 。 而现火车站附近金谷园村的命名是宋代人将“涧河”误作“金谷涧” , 是对金谷园定位的错误导致后代都由此而命名 。
综上 , 隋唐之前的园林相当于现今自然保护区、郊野风景区的概念 , 上林苑、广成苑、西苑等郊野园林由于规模宏大 , 很少能留下人工雕琢的痕迹 , 而且大多被现代县区和城镇占压 , 现代考古发掘十分困难 , 基本不具备复原保护条件 。 《洛阳伽蓝记》、《洛阳名园记》等很多文献记载的隋唐时期私家名园如裴度集贤苑、白居易履道坊、司马光独乐园等私家园林 , 净土寺等寺庙园林 , 占地规模不大 , 基本具备复原条件 , 但多数被现代建筑、村庄等占压 , 可以随着城市更新和文物普探逐步发掘后进行复原保护和展示 。
企业|“天下名园重洛阳”—— 关于我市园林历史及建设利用的思考
文章图片
 
三、复原展示的相关建议
一是鉴于我市园林对于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 应进一步重视园林史和园林文化的发掘 , 提升洛阳园林文化品味 。 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博物馆之都建设 , 可在翠云峰森林公园、周山森林公园或隋唐洛阳城历史文化公园、汉魏故城遗址公园等区域选址建设“洛阳园林博物院”或“园林博物馆” , 对洛阳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史进行科普宣传和展示 。
二是随着隋唐洛阳城历史文化公园、汉魏故城遗址公园以及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中的文物普探 , 对北魏华林苑、唐裴度集贤苑、白居易履道坊、司马光独乐园等有条件复原保护的名园进行整体格局或局部复原展示 。
三是结合园林独有的历史文化 , 提升现有园林绿地文化品味 。 例如在西苑公园中增加隋唐西苑历史文化展示 , 提升王城公园的周文化展示力度 , 在新安县、宜阳县等洛阳周边郊野风景区中结合史料记载设置广成苑、金谷园、上林苑等文化科普点 , 提升现有园林文化内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