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面前|文人士大夫的优良传统,轻己但不能轻人,贵人却不可贵己
大家好,我们的大龙猫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古人在交际中,称呼别人则一般称字,称字本身就有敬其名的意思在里头。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这一直是传统的礼仪准则。文人士大夫一直保持的优容礼让的优良传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轻己但不能轻人,贵人却不可贵己。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名字,其实等同于古人所说的姓名,包括姓和名。古代的名字,则是分为名和字两部分。概况起来说,名是由父亲或其他长辈所起,主要是尊长称呼于家庭之内的;字是行冠礼时由特邀嘉宾起的,是在外面用的。
文章图片
古人名和字的称呼,是一套比较复杂的系统,在什么场合称名,在什么场合称字,对什么人称名,对什么人称字,都是有讲究的。如果不分场合、不论身份、不辨对象,随意而称,轻则令人难堪或遭人讥笑,重则产生不良后果。一般来说,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起名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被尊长们叫的,显得亲热;二是用于对外人自称,显得谦恭有礼。《礼记.曲礼上》上说“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就是说儿子在父亲面前、臣子在君主面前,都要称名。臣子在君主面前,不仅称自己要称名,就是提到自己的父辈、祖辈也要称他们的名,比如“臣父臣某某”,说明在君主面前,即使对自己的长辈表示尊敬也是不被允许的,体现了君权的至高无上。不要认为这样不近人情,因为君主面前是一视同仁的,即使是君主的老子,也得向儿子“称臣”。
文章图片
《史记.高祖本纪》上说,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五天一次去拜见自己的父亲,这个曾差点被刘邦“送”给项羽煮汤的老头儿,不懂得君臣大礼,还在那里摆老子的谱。他的家令劝他说,不能因为父子关系而废了君臣大礼啊。刘老头儿于是以后便向儿子“称臣”,刘邦十分高兴。如果觐见皇帝时,不用自呼其名行君臣大礼,是皇帝赐予极少数有特殊功勋的大臣或权臣的特殊礼遇,叫“赞拜不名”。曹操、司马懿都享受过这种待遇。
文章图片
除了对君父、长辈自称称名,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在与朋友、同僚之间的交往中,不论对方比自年长还是年幼,自称时也都是称名,这一传统也为文人士大夫所长期保持。不仅是平辈之间,尊长称卑幼者或是卑幼者称尊长,都可以称字。身份地位高者对低者称字,是表示一种谦敬。
文章图片
比如刘邦在评论群臣的功勋时就说过:“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在这里刘邦就是称的张良的字“子房”。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尤其是唐宋以后,随着君权的加强与提升,这种称大臣字的、比较谦逊的帝王就很少见了。但文人士大夫则一直保持了这种优良的传统。有时称字除了表达对人的尊敬,还体现了一种修养和胸怀。比如在称呼仇人或是历史不那么光彩的人物时,也称对方的字。
文章图片
马超一家被曹操杀了200多口,他在临死前上表托付后事时提到曹操,依旧称曹的字“孟德”。陆游在笔记中提到秦桧时,也是称秦的字“秦会之”。关于名和字的用法,也可以这样理解,名是用来“轻”己,而字是用来“贵”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不能搞反了,如果当着人家的面直呼其名或其父祖之名,那就成了“轻”人,皆为不敬;要是自称称字,会被视为狂悖和无知,便成了“贵”我。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推荐阅读
- 反政府|泰国反政府示威提出“改革君主制”,英媒:实属罕见
- 别再为一些古代文人的“怀才不遇”感慨了,谁说他们就应该做官?
- 玛哈·哇集拉隆功|泰王庆祝母后大寿本该举国同庆,谁料抗议者示威不断,炮轰君主制
- 战七胜|朱元璋称其为当代霍去病,七战七胜于元朝,却在朱元璋面前自刎
- 为养老帮外孙买房买车,竟被扫地出门,利益面前无亲人!
- 54岁李若彤首次生日公然春秋,发长文人生从来不由他人定义
- 网络音乐|伊朗男子让女人唱歌被逮捕,因伊朗不允许女人单独在男人面前唱歌
- 谋士说|丹麦:一个由海盗建立起来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 我是个妈妈企业号|别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一个小故事让你明白伤害究竟有多大!
- 魔兽怀旧服:玩家误入奇葩DKP团,为毛眼球斧,小克面前转为G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