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为防汛救灾创造良好信息环境人民日报2020-08-07 06:15:140阅

人民日报:为防汛救灾创造良好信息环境人民日报2020-08-07 06:15:140阅_本文原题为:为防汛救灾创造良好信息环境(人民时评)
丁怡婷
防灾减灾 , 不仅要防止各类现实小灾酿成大祸 , 也要防止各路谣言扩散传播扰乱人心 , 徒增不必要的防灾成本
今年汛期以来 , 我国降水总量多强度大、山洪地质灾害多、部分地区损失严重 。 当此之际 , 增强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 凝聚风雨无阻向前进的万众合力 , 对战胜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减轻因灾损失 , 至关重要 。
“京津冀辽将迎六年来最大冷涡暴雨”“苏州中心漏水坍塌”“上海公交进水当船开”……有媒体梳理近期汛情谣言 , 并集中进行辟谣 , 受到各方欢迎 。 一些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 , 不仅可能威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 还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恐慌 , 这是谣言不断出现的重要原因 。 一些谣言配着看似“科学”的分析、“确凿”的影像 , 利用人们对相关信息的关心关切进行传播 , 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 防灾减灾 , 不仅要防止各类现实小灾酿成大祸 , 也要防止各路谣言扩散传播扰乱人心 , 徒增不必要的防灾成本 。
消减谣言存在空间 , 职能部门责无旁贷 。 因为专业、地域、眼界等各方面限制 , 公众往往难以判断许多网络信息的准确性 ,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网络舆情 , 及时准确回应社会关切 , 帮助公众增强对谣言的辨别能力 。 不久前 , 一个“地球引力场、磁场紊乱 , 今年会有各种巨大灾难”的帖子 , 在自媒体平台大量传播 。 对此 , 气象专家“硬核”辟谣 , 消除了公众的疑惑 。 与公众个人发布、随手转发不同 , 相关部门的信息发布与核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程序 。 不妨通过官方网站动态滚动、及时联络媒体发布等方法 , 随时更新相关进展 , 最大程度、最快速度保障公众知情权 。
提升科学素养 , 有助于增强公众抵抗谣言的“免疫力” 。 “暴雨山洪来了怎么办”“今年梅雨为何‘脾气’这么大”“‘七下八上’为何如此多雨”……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推出一系列防汛科普动画 , 通俗易懂 , 方便传播 , 形成了广泛影响 。 部分汛情谣言之所以能鱼目混珠 , 钻的就是公众对于汛情认知存在盲点的空子 。 对此 , 必须扩大防灾减灾避灾知识的宣传覆盖面 , 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
人民日报:为防汛救灾创造良好信息环境人民日报2020-08-07 06:15:140阅此外 , 作为传播载体的平台也需要担起责任 。 当前各大互联网平台大都已经开通辟谣功能 , 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快速查询 。 在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辟谣数据库 , 只用输入“汛情”二字 , 便能轻松查证近期广泛传播的汛情谣言 。 技术越来越进步 , 谣言治理也越来越从容 。 值得注意的是 , “动动手指”随手传播虚假气象灾害灾情 , 可能已经涉嫌违法违规 。 公众务须增强法治意识、媒体素养 , 多从职能部门、正规渠道获取汛情信息 , 不做谣言的助推者 。
防汛救灾容不得丝毫放松警惕 , 阻止汛情谣言的努力也需要久久为功 。 面对多发易发的极端天气和严峻复杂的防汛救灾形势 , 只有各方协同、众志成城 , 才能筑牢抵制谣言的堤坝 , 为防汛救灾创造良好氛围 , 为科学安全度汛提供保障 。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