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思莉聊情感|《三十而已》中的渣男经济学( 二 )


我说 , 可能是人们在驯服小狗时 , 找到了快乐 , 舍不得 。
他说 , 错了 , 其实是小狗驯服了人们 。
你看《三十而已》 , 林有有对许幻山就是一个驯服的过程 , 让对方不断投入情感联系 , 不断强化禀赋效应 。
从共吃一个冰激凌开始 , 到送“巴斯光年” , 再到各种的“我懂你”......
这种情感联系便开始加强 , 让林有有在许幻山心中 , 不再是一个合作伙伴 , 更不是一个和自己无关的女孩 。
所以 , 林有有没钱了 , 许幻山要管;喝醉了 , 要管;没地方住 , 也要管.....
林有有更绝的是 , 在整个过程中 , 不断的降低许幻山的“决策成本” , 告诉对方:
“我不会给你带来负面影响 , 不会影响你的家庭 , 我只想和你在一个城市.....”
这种玩法 , 和宠物店的“包退服务”差不多一个套路啊 , 也难怪许幻山越陷越深 。
等到醒悟过来后 , 才追悔莫及 , 感慨到:
“我本无心饮茶 , 是绿茶先动的手......”
说实话 , 看到这一段 , 我还是挺有感触 , 身边确实有一些条件不错的中年男人中招的 , 有机会再讲给大家听 。
在此只想建议广大已婚男士 , 不要高估自己的掌控力 , 当你发现情感游离理性太远时 , 往往已经为时已晚 。
抵御“禀赋效应”的最好办法就是 , 趁着理性还在时 , 就及时掐灭一切有可能开始的机会 。
就像电影《一声叹息》中的老梁 , 在经历了婚外恋的惨痛后 , 说了一句肺腑之言:
千万别走到我这一步,就算对方是个仙女 , 你也得忍着 。
第二部分:贵妇经济学
依思莉聊情感|《三十而已》中的渣男经济学
文章图片
1
在贵妇圈包包真的那么重要吗?
顾佳为了挤入富太太圈 , 特别的奥利给 , 即使经济困难 , 还是买了一个限量版的包 。
有些人觉得很夸张 , 但其实那些名贵的服饰 , 确实有其社交功能 。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曾说:
“服饰就是通行证 , 它具有证明支付能力的职能 。 ”
一个圈子的价值 , 很大程度取决于“纯洁性” , 贵妇圈更是如此 , 如果混进来的 , 都是来索取资源的人 , 那么这个圈子的价值就会不断贬值 。
但是如何判断那些新进入者呢?
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服饰来筛选 , 你没有这个圈子的消费能力 , 你也就自然被过滤掉了 。
另一位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对这个原理进行了补充 , 他说 , 这条法则在小城镇会减弱 。
因为 , 既然服饰是一种信号的释放 , 是为了影响别人的评价 。
那么在一个熟人社会的小城镇中 , 别人对你知根知底 , 就不会需要什么外在的东西去影响了 。
所以 , 你可以看到 , 王漫妮在上海时 , 追求名牌 , 回到家乡 , 就随便一穿 。
这不是返璞归真 , 而是实在没有必要 。
2
在贵妇圈中最贵的是什么?
经济学中一个最根本的概念叫做“稀缺” , 稀缺性决定了价值 。
但是所谓的稀缺不是绝对的 , 而是相对的 。
就好比《三十而已》的贵妇圈中 , 最稀缺的不是顶级款的包包 , 也不是价值连城的首饰 。
这些东西并不能成为她们炫耀的资本 。
因为对于这些能买得起小行星冠名权的贵妇们来讲 , 常人眼中的稀缺货 , 对于她们也就不那么有价值了 。
那么对于她们 , 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呢?
是“文化资本” 。
王太太入手一幅莫奈的《睡莲》(假的) , 无非就是想提高“文化资本” , 然而 , 她却说成是梵高画的 。
她还花巨资 , 买了一套高脚茶台 , 请富太太们喝下午茶 , 但是效果却不怎么好 , 她问顾佳是什么原因 。
顾佳说:下午茶是英国的一种文化 , 很讲究的 , 一般要摆两台 , 一个高台(hightea) , 一个矮台(lowtea) , 贵妇和佣人要各坐一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