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都位列唐宋八大家,苏辙和哥哥苏轼到底差在哪?两首唱和诗见分晓

【 唐宋八|都位列唐宋八大家,苏辙和哥哥苏轼到底差在哪?两首唱和诗见分晓】作为宋代词坛的“扛把子”,苏轼在词这一领域可谓是一路扶摇直上达至巅峰。不过在仕途上苏轼却是一波三折,因为“乌台诗案”,半生遭遇数不清的贬谪,让人唏嘘。这样的苏轼难免对于家庭疏于照顾,索性苏轼有个好弟弟苏辙,不仅帮着他撑起了老苏家,更是在他仕途蒙难之时为他东奔西走。
 唐宋八|都位列唐宋八大家,苏辙和哥哥苏轼到底差在哪?两首唱和诗见分晓
文章图片
这样的兄弟情深也让苏轼和苏辙二人在诗词上时常唱和,就像苏轼的千古佳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思念弟弟苏辙所作。在很多人眼中,苏轼和苏辙虽然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但是苏辙终究是差了苏轼一筹,那么苏辙和哥哥苏轼到底差在哪里呢?本期笔者将和大家分享两首他们的唱和诗,从中便可见分晓。
公元1056年,苏轼和苏辙两兄弟赴京赶考,路过渑池的时候,曾在奉闲僧舍借宿,当时两人还在僧壁上题诗。公元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在赴任的途中又再次经过渑池,苏辙想起两人曾携手经过这里,便写了首诗寄给苏轼以表达自己的思念。
 唐宋八|都位列唐宋八大家,苏辙和哥哥苏轼到底差在哪?两首唱和诗见分晓
文章图片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在这首诗中,前两句描写的是苏辙回忆兄弟二人话别的场景,在郑原之上,两人携手道别,只怕路途遥远途中还有雪泥阻道。这里的“怕”看似怕的是路途中的雪泥,但从深层次来说却是人生道路上的雪泥,仕途茫茫,既有担心也有无奈。三、四两句描写的是苏辙对于苏轼路途的猜测,此刻应该已经翻过了崤西古道,这两句看似没什么实际意义,却正是凸显出苏辙对于哥哥的牵肠挂肚,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
 唐宋八|都位列唐宋八大家,苏辙和哥哥苏轼到底差在哪?两首唱和诗见分晓
文章图片
五、六两句是对昔日两人赶考途中留宿渑池僧舍的回忆,当时还一同在僧舍的墙壁上题诗,那时候携伴同游,一切都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日。最后两句,通过前文的携手同游,衬托出苏轼此次的“独游”,想来也是十分寂寞,但是这又能如何?一旦踏入仕途早已是身不由己,只能是任人摆布到各个位置,就像前路茫茫的骓马,但是骓马累了还能嘶鸣,人累了又该如何呢?整首诗下来充满了对于人生无奈的感叹,也有向哥哥苏轼诉苦的意味。
 唐宋八|都位列唐宋八大家,苏辙和哥哥苏轼到底差在哪?两首唱和诗见分晓
文章图片
苏轼收到这首诗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复,而是在再次经过渑池时想起苏辙曾写下《怀渑池寄子瞻兄》给自己,于是随手写了首诗安慰他。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在苏辙的诗里,有对于人生的慨叹和疑惑,所以苏轼在这首诗中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这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人生在世,总是东奔西走,偶然留下一些痕迹,这些像什么?在苏轼看来,这就像是大雁飞来飞去,偶尔在雪地停息。它们在雪地上留下爪印,本就是偶然间的事情,大雁飞来飞去本才是自然之事。在苏轼的笔下,人生其实就是漫长的旅途,停留只是偶然,前路漫漫,始终前行才是自然之事。以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人生,烦恼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多。
 唐宋八|都位列唐宋八大家,苏辙和哥哥苏轼到底差在哪?两首唱和诗见分晓
文章图片
后四句则是苏轼对于弟弟“怀旧”的回应。如今再次经过渑池奉闲僧舍,老和尚已经圆寂,留下的只有一座葬着骨灰的新塔,而当年兄弟二人题诗的僧壁已然破败再没机会看到。你是否还记得当年渑池的崎岖道路?旅途漫长,人很疲累,就连驴子也是累得直叫唤。世事多变,回首往昔再看看而今,早已是人事已非,僧死壁坏,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这就是人生的无常。当然苏轼回首往昔是为了勉励弟弟能够珍惜当下,因为人生无常,所以更显人生之珍贵,也更该去珍惜。
 唐宋八|都位列唐宋八大家,苏辙和哥哥苏轼到底差在哪?两首唱和诗见分晓
文章图片
其实看完这两首诗的对比,我们也能发现,在人生态度上,苏辙有点悲观,而苏轼则是有着令人振奋的达观,在这一点上,苏辙明显是差了苏轼一筹。至于两首诗的文学高度,苏轼这首诗意境恣逸,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无疑也是胜了苏辙一筹。
【来源:美诗美文的世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