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京东小村的皇家传说,乾隆与他的皇叔胤祉和它都有关系

 皇家|京东小村的皇家传说,乾隆与他的皇叔胤祉和它都有关系
文章图片

丫髻山 摄影:甘南 供图:TAKEFOTO
 皇家|京东小村的皇家传说,乾隆与他的皇叔胤祉和它都有关系
文章图片

红芽香椿 摄影:吴笛 供图:TAKEFOTO
 皇家|京东小村的皇家传说,乾隆与他的皇叔胤祉和它都有关系
文章图片

《乾隆帝起居注》
樊各庄与乾隆的皇叔胤祉也有关系。胤祉是康熙第三子,他与太子胤礽关系素来和睦,后来胤礽被废,雍正即位,胤祉被囚禁于景山永安亭。值得一提的是,在康熙的众多皇子中,胤祉是较有学问的人,他曾开蒙养斋馆,与陈梦雷、方苞等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等书。胤祉去世后,就葬在樊各庄。
京东平谷西北部,有个樊各庄。村内外种了不少香椿,多年来人们口口相传,说这香椿是“贡品”。樊各庄是明初所建,但其种植的“红芽香椿”却早在宋代就有了。到了清朝,“红芽香椿”获得皇家青睐,被选为贡品。
“红芽香椿”的贡品身份,不知和乾隆皇帝有无关系。但在历史上,乾隆七次前往樊各庄西北方向的丫髻山上香,丫髻山因两座山巅高耸,状若古代女童头上的发髻而得名,享有“畿东泰岱”、“近畿福地”等美誉。乾隆前去丫髻山途中,在樊各庄的通化寺停留,并留下御笔,也就与这个村庄及“红芽香椿”有了联系。
石山·御笔·乾隆帝
乾隆年间,一条御道大致从樊各庄东南过来,向西北丫髻山而去。樊各庄与通化寺一起,正坐落于御道旁。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七,通化寺都有庙会,一开就是半个月。从初一开始,门口做买卖的摊位、茶炉早早就摆上了,从京城过来的人也不少。通化寺庙会极可能是随着丫髻山庙会而开的,因为丫髻山庙会在明代以农历四月十八为进香日,会期5天,清初改为四月初一至四月二十。通化寺庙会的时间和丫髻山庙会重叠,从京城前往丫髻山的往来香客,就可顺路到通化寺。
通化寺的形制与格局,不是一般简陋的民间建筑,大殿内供奉的是木雕佛像。樊各庄北面不远的孔城峪磕头沟村东,有一座娘娘庙。相传清代皇帝去丫髻山进香,途经云岩禅寺,为免去皇帝上山之苦,便在磕头沟外建了一座娘娘庙。清康熙六十年《怀柔县志》记载:“入国朝……山下增建娘娘庙。”庙内主要供奉碧霞元君等9尊娘娘像,也为木雕。由此可见,通化寺也不是一般的普通民间庙宇。
笔者最近研究丫髻山有关资料时,翻阅《乾隆帝起居注》,其中记载:“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二月,二十日庚辰,驾幸通化寺,至丫髻山行宫驻跸。”1959年第一次文物普查资料记述通化寺的附属文物“西边有石山一个,用自然石头而成,御笔字迹不清”。证明《乾隆帝起居注》所记载的,就是樊各庄通化寺了。那么,这次乾隆从哪里来的,又走的什么线路呢?
乾隆先后7次上丫髻山,乾隆十二年二月为第二次。这次自初八上谒东陵,车驾出京师,先后驻跸白涧、桃花寺、龙福寺行宫,谒陵后,回返,驻跸龙福寺、桃花寺、盘山、白涧、盘龙山行宫。至二十日,到达通化寺,至丫髻山行宫驻跸……
由此可知,乾隆这次是谒东陵返回途中,从盘龙山行宫而来丫髻山的。盘龙山行宫又称作“蟠龙山行宫”,在顺义区张镇西边。蟠龙山,又称庞立山、庞里山,今称庞山,是燕山余脉西端一座海拔仅200多米的小山。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以后,至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乾隆前往丫髻山沿途驻跸的,就没有盘龙山行宫,而是大新庄行宫。清《日下旧闻考》记载:“蟠龙山旧有行宫,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始移建于山迤北大新庄。”《日下旧闻考》载,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乾隆皇帝驻跸蟠龙山行宫,曾作“奕奕瑶光照蓟野,蟠龙亦得名兹山”诗。看来,“蟠龙”之名为皇帝所称,可至今人们仍称庞山旧名,这是习惯使然。
《乾隆帝起居注》明确记载,乾隆从盘龙山行宫过来,先到樊各庄通化寺,而后才驻跸丫髻山行宫。乾隆在通化寺游玩得高兴,遂欣然题字,僧人将“御笔”刻于石上。这才有1959年文物普查资料中“西边有石山一个,用自然石头而成,御笔字迹不清”语。但是乾隆题字的内容是什么,却无从得知了。
乾隆到通化寺的时间,是阳历3月30日,离清明节没几天了。这时,樊各庄村内外的香椿树已经拱出了细嫩的芽尖,而且是经过一冬孕育的紫红的头茬香椿芽。无论凉拌,抑或油炸,都极为美味。乾隆若见此而品尝,亦实属正常。尽管《乾隆帝起居注》中对此没有具体记述,但樊各庄的香椿能成为贡品,也许与此有关。
三殿·木雕·通化寺
通化寺在樊各庄村北,紧靠着山根,俗称北大庙。
通化寺坐北朝南,前后3座大殿,即三进院落。前殿为金刚殿,殿内供奉大肚弥勒佛木雕坐像,无论从前面还是侧面看,都是冲着人笑。两旁为四大金刚站像,脚踩着八怪。那些小怪高六七十厘米,有个绿脸小怪顶着金刚,是活动的。过去村里孩子常把绿脸小怪拿出去玩,玩完再悄悄放回来。中殿为大佛殿,供奉3尊木雕佛像,两山墙上,绘有十八罗汉壁画。大殿辟后门,可通后殿。后殿为菩萨殿,供奉菩萨泥塑坐像。后殿前3棵大柏树,年代久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