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佐酒|还是秦史在刻意隐瞒?函谷关惨败谁来买单,白起一生未有败绩

楚国君昏臣聩坐吃山空 , 齐国闭关锁国高高挂起 , 战国后期实际就是秦赵两国的争霸之战 。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一跃成为战国头号强国 , 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吞并中山后也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 因为常年的扩张战争 , 使秦赵名将辈出 , 战国四大名将两国各占其二 。 秦将白起更是被誉为四大名将之首 , 是足以比肩孙武和吴起的一代“战神” 。
青史佐酒|还是秦史在刻意隐瞒?函谷关惨败谁来买单,白起一生未有败绩
文章图片
历史上对白起评价趋于两种极端 , 一种以司马迁为代表 , 称其是“料敌合变 , 出奇无穷 , 声震天下”的名将;一种以宋太祖赵匡胤为代表 , 说他“杀已降 , 不武之甚” 。 白起一生大小70余战 , 未逢败绩 , 歼敌人数占整个战国的二分之一 , 足见其恐怖之处 。
青史佐酒|还是秦史在刻意隐瞒?函谷关惨败谁来买单,白起一生未有败绩
文章图片
但很多人都认为当时的秦国军事实力已经达到巅峰 , 战国之内本就没有对手 。 白起是一名优秀将领 , 但水平并没有超过同时期其他名将 。 他作战过于莽撞 , 所谓的策略就是诱敌出战 , 凭借秦军硬实力取胜 , 且杀降屠城臭名昭著 , “战神”一称根本名不副实 , 并且一生未有败绩的说法也并不让人信服 。
青史佐酒|还是秦史在刻意隐瞒?函谷关惨败谁来买单,白起一生未有败绩
文章图片
白起的前半生几乎“无史可考” , 《史记》对其记载的第一笔是“昭王十三年 , 而白起为左庶长” 。 “左庶长”是除了国君之外秦国实权最大的大臣职务 , 商鞅就曾担任此职推行变法 。 在商鞅之后 , 左庶长虽然职权有所弱化 。 但是依旧是秦军之中的高级官职 , 长平之战初期 , 当时的秦国左庶长王龁就率军数十万和廉颇对战 , 足见其地位之高 。
青史佐酒|还是秦史在刻意隐瞒?函谷关惨败谁来买单,白起一生未有败绩
文章图片
秦军讲究军功授爵 , 白起的左庶长一职大概率是通过战功而得 , 可见在昭王十三年之前 , 白起就在秦军中崭露头角 , 并且职位肯定不低 。 但恰恰是两年之前 , 齐将匡章率军攻破函谷关 , 如果不是秦国割地求和 , 几乎就要被一战灭国 。 如此惨败 , 秦军主将自然难逃其咎 。 但有趣的是 , 这样一场关乎国运的大战 , 秦国的史料居然没有记载此战秦军主将究竟是谁 。
青史佐酒|还是秦史在刻意隐瞒?函谷关惨败谁来买单,白起一生未有败绩
文章图片
秦昭王十一年 , 当时秦军的名将屈指可数 , 能够独当一方的只有司马错和白起等人 。 司马错当时为秦国国尉主管军政 , 之后也并未有战败降级的记载 , 可见函谷关一败他没有受到任何牵连 。 作为秦军另一位重要的高级将领 , 在没有其他大战的情况下 , 函谷关一战白起没有任何理由不参与其中 。 所以如果当时秦军主将不是司马错 , 那极大可能就是白起 。
当时白起很有可能身居左庶长以上高位 , 因为函谷关失利才被降职担任左庶长一职 。 《秦纪》等史料往往对秦军胜绩大书特书 , 而对败绩往往一笔带过 。 白起作为秦军重要将领 , 一半的战绩却无史可考 , 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军功就官至左庶长 , 根本不符合常规 。 所以最大的可能性是秦史为了保全白起“战神”的形象 , 有意隐瞒他前半生胜败参半的军事生涯 。
青史佐酒|还是秦史在刻意隐瞒?函谷关惨败谁来买单,白起一生未有败绩
文章图片
秦始皇焚书坑儒 , 使得山东六国的史料基本丧失殆尽 , 这是秦国“欲灭其国 , 先灭其史”的理论实践 。 正因如此 , 《秦纪》也成了唯一具有参考价值的战国第一手史料 , 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几乎照搬了其中的大部分内容 。
青史佐酒|还是秦史在刻意隐瞒?函谷关惨败谁来买单,白起一生未有败绩
文章图片
【青史佐酒|还是秦史在刻意隐瞒?函谷关惨败谁来买单,白起一生未有败绩】如今很多人认为战国后期的秦军战无不胜 , 秦国名将胜率又过于辉煌 , 很大程度是都是《秦纪》的功劳 。 胜仗流芳千古 , 败仗“无史可考” , 白起的一生没有败绩 , 不如说是秦国的史料让你无从探寻罢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