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国家气候中心:2020年“超级暴力梅”刷新多项纪录

梅雨是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的阶段性产物,是指始于初夏时节从中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一带雨期较长、降水连绵不断,多雨闷热易生霉的天气气候现象 。
历史上梅雨季持续时间长、梅雨量大的年份有:1954年、1969年、1983年、1998年、2016年等,其中后面3年分别与1982/1983、1997/1998、2015/2016的3次超强厄尔尼诺有关 。
2020年出现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但江淮流域梅雨季降水量大,达759.2毫米,仅次于1954年的789.3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同时,梅雨季持续时间长,达62天,与2015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长 。
1
今年梅雨气候异常特征
依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梅雨监测结果,参照《梅雨监测指标》国家标准(GB/T 33671-2017),我国江淮流域梅雨监测区域(图1)气候区划为江南区(Ⅰ区)、长江中下游区(Ⅱ区)和江淮区(Ⅲ)三个部分 。
江淮|国家气候中心:2020年“超级暴力梅”刷新多项纪录
文章图片
【江淮|国家气候中心:2020年“超级暴力梅”刷新多项纪录】图1 梅雨国家标准定义的三个主要梅雨监测区域
2020年梅雨期气候总体特征为:入梅时间早,出梅时间晚,梅雨期持续时间长,梅雨量大,极端降水事件频发 。
雨量为759.2毫米,仅次于1954年的789.3毫米,较常年(343.4毫米)偏多1.2倍,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图2);同时,梅雨季持续时间长,达62天,较常年(40天)偏长22天,与2015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长(图3) 。
江淮|国家气候中心:2020年“超级暴力梅”刷新多项纪录
文章图片
图2 梅雨季降水量历年时间序列(毫米)
江淮|国家气候中心:2020年“超级暴力梅”刷新多项纪录
文章图片
图3 梅雨季长度历年时间序列(天)
表1 2020年各梅雨监测区域主要参数一览
江淮|国家气候中心:2020年“超级暴力梅”刷新多项纪录
文章图片
注:入出梅时间括号中“-”、“+”分别表示较气候态偏早/偏少、偏晚/偏多 。
今年梅雨监测区域入出梅时间和梅雨量等参数见表1 。江南区于6月1日入梅(图4),较常年(6月8日)偏早7天,7月11日出梅,较常年(7月8日)偏晚3天;梅雨期长度为40天,较常年(30天)偏长10天;梅雨区平均雨量达到615.6毫米,较常年(365.4毫米)偏多68.5% 。
江淮|国家气候中心:2020年“超级暴力梅”刷新多项纪录
文章图片
江淮|国家气候中心:2020年“超级暴力梅”刷新多项纪录
文章图片
江淮|国家气候中心:2020年“超级暴力梅”刷新多项纪录
文章图片
图4 各梅雨监测区逐日平均降水量(*表示该日达到雨日和雨量标准)
长江中下游区于6月9日入梅,较常年(6月14日)偏早5天,7月31日出梅,较常年(7月13日)偏晚18天;梅雨期长度为52天,较常年(29天)偏长23天;梅雨区平均雨量753.9毫米,较常年(281.0毫米)偏多168.3%,已显著超过1996年(695.7毫米)、1998年(572.4毫米)和2016年(584.3毫米),为1961年以来最多 。
江淮区于6月10日入梅,较常年(6月21日)偏早11天,8月2日出梅,较常年(7月15日)偏晚18天;梅雨期长度为53天,较常年(25天)偏长28天;梅雨区平均雨量为659.0毫米,较常年(264.4毫米)偏多149.2%,为1961年以来次多(1991年最多,766.4毫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