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秀村的美好生活(脱贫攻坚高原行)

尕秀村的美好生活(脱贫攻坚高原行)
文章图片

碌曲草原腹地 , 一片浓绿中 , 一排排藏式风格民居整齐地排列着 , 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别具民族风情 。 这里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见图) 。
村民拉毛加的牧家乐正在做升级改造 , 铺石阶、种草皮、立栅栏……说起今日的生活 , 拉毛加满心欢喜:“过去放牧住帐篷的时候 , 哪想过会住上这么美丽的小院子!”
以前 , 尕秀村只有60多户人家 , 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 后来建起了定居点 。 但一开始生活环境并不如人意 。
“那时候 , 牛粪羊粪、垃圾随处可见 , 私搭乱建不少 , 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 。 ”拉毛加回忆 。 拉毛加说的“那时候” , 其实并不遥远 , 就在几年前 。 但只用几年时间 , 尕秀村就来了个大变样!
2015年 , 甘南提出了“全域无垃圾”的目标 , 尕秀村开始向垃圾“宣战” 。
“一开始 , 干部到村里捡垃圾 , 村民觉得我们闲得没事干 。 放羊放牛路过 , 还会停下来看 。 ”尕海镇党委书记苏努东珠笑着说 , “渐渐地 , 从群众看着干部干 , 到群众和干部一起干 , 我就知道这场‘仗’我们要赢了 。 ”
“以前这里挨着国道 , 又是牧场 , 垃圾多 , 看着很不舒服 , 现在看看 , 这草原多美啊!”44岁的卓玛加是曾经的贫困户 , 2018年扶贫搬迁来到尕秀村 , 住进了政府给建的小院子 , 一家6口养着40头牛 , 靠卖酥油、酸奶和务工 , 一年收入约5万元 , 早已脱贫 。 “现在生活跟这草原一样美 。 ”卓玛加望着远处的草原说 。
而今 , 尕秀村成了样板村 , “全域无垃圾”也成了甘南的一张“金名片” 。 2015年以来 , 甘南筹措资金2.9亿元用于城乡环卫设备购置、保洁经费及设施设备日常维护等 , 组织发动各族干部群众参与环境综合整治870万人次 , 清理各类垃圾85万吨 。
“改变的不仅是环境 , 更是观念 , 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老百姓心里扎了根 。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俞成辉说 , “生态美了 , 我们还要让腰包鼓起来 , 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 ”
“环境整治是‘尕秀1.0’ , 我们还有升级版的‘尕秀2.0’ 。 ”苏努东珠说 。
2019年 , 尕秀村成为国家4A级景区 , 游客数量大幅增长 , 给接待能力带来了挑战 。 尕秀村引进了旅游餐饮管理企业 , 建起了中央厨房 , 对牧家乐民宿服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不仅保证了服务品质 , 也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 如今 , 尕秀有美景有美食 , 全村393户1910人 ,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 。
甘南不只有尕秀 , 一项乡村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 , 催生了旅游专业村167个 , 扶持发展农家乐、牧家乐、藏家乐1449家 , 为3.8万农牧民群众就地就近实现旅游增收搭建了平台 , 农牧民在享受秀美生态的同时 , 努力追求着自己的美好生活 。
“金名片”从何而来(采访人员手记)
到甘南去 , 最令人惊叹的便是“全域无垃圾” 。 即便在路边角落 , 也看不见一个饮料瓶、一只塑料袋……全州4.5万平方公里 , “全域无垃圾”成了一张“金名片” 。
怎么做到的?尕秀村的做法很典型 , 干部带头干 , 群众跟着干 , 干群一起加油干 , 这便是实干精神的生动诠释 。
【尕秀村的美好生活(脱贫攻坚高原行)】靠实干实现了良性循环 。 生态美了 , 环境好了 , 群众的腰包鼓了 , 也就更有动力去保护生态环境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甘南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