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客店|“午时三刻”是几点?,古代“秋后问斩”、“午时三刻”行刑的来历
“午时三刻”是中国古代十二时辰加百刻计时法对时间的描述 , 明清时期多选择在此时处决犯人 , 但是并非所有朝代都是如此 。
文章图片
古人最初的哲学观比较朴素 , 他们心目中的“神”其实就是“自然” 。
华夏民族最早起源自四季分明的中原地区 , 古代先哲们观察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 春天顺和 , 则有夏天的欣欣向荣 。 因此 , 他们认为“仲春之月……毋肆掠 , 止狱讼” , 此时不应争斗 。 华夏先民真的很伟大 , 跟我们现代的“禁牧期”、“禁渔期”有异曲同工之妙 。
到了秋天 , 花木枯萎 , 百虫蛰伏 , 天地萧瑟 , 生产也进入了尾声 , 要过冬了 。 这时候 , 那些需要处决的犯人就可以行刑了 。 既跟天时相应 , 也可以节约过冬的粮食 。 中国古代也由此慢慢形成了“秋后问斩”的制度 。
但是 , 最初处决犯人 , 并不是在“午时三刻” 。
唐宋时期 , 多实行“日末后乃行刑”的原则 , 时间不固定 , 一般在下午太阳将要落山 , 接近黄昏之时行刑 。 古人认为 , 人是有魂魄的 , 人死后 , 魂魄可以重新托生 。 所以 , 选择日落时行刑 , 主要为犯人考虑 。
文章图片
而对于罪大恶极之人 , 会选择“午时三刻”行刑 。 他们认为“午时三刻”阳光最盛 , 阴影最短 , 阳气最强 。 此时行刑 , 被处决的犯人魂魄 , 在阳气之下 , 无处躲藏 , 会立时消散 。 唐宋时期 , 对于罪大恶极之人 , 是采取即刻毁灭的态度 。
到了明清时期 , 选择“午时三刻”处决犯人 , 变成了惯例 。 毕竟杀戮不是什么好事呀 , 会给执行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 他们觉得 , 选择“午时三刻”行刑 , 犯人的魂魄很难变为鬼魂 , 就不用怕“恶鬼”缠身 , 遭到报复了 。
【历史小客店|“午时三刻”是几点?,古代“秋后问斩”、“午时三刻”行刑的来历】看来 , 唐宋时期的人更坦然 , 认为人之生死乃是自然之道 , 如非大奸大恶之人 , 都应给与重生的机会 。 而明清时期的人 , 似乎更畏惧“鬼魂” 。
至于“午时三刻”具体是什么时间 , 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 。 十二时辰的计时方法 , 从西周时期 , 已经开始使用 。 “十二时辰” , 顾名思义 , 就是24小时均分为12份 , 每份2小时 。 每天从子时开始 , 就是午夜23点 , 那么对应的午时就是中午11点到13点的两个小时 。
文章图片
古代还有一个“百刻”计时法 , 跟“十二时辰”计时法是并存的 。 “百刻”计时法作为附加的计时方式 , 用来确定更精确的时间 。 不同时期的“百刻”数目也是不同的 , 比如商代是100刻 , 而汉代曾改为120刻 , 南朝又有96刻、108刻的规制 , 反复变换 。 到了明末 , 欧洲天文学传入中国 , 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96刻定制 。
所以 , 在古代 , “午时三刻”的具体时间 , 是随着规制的改变在不停变化的 , 只有午时是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是可以确定的 。 而明末之后 , 定制为96刻 , 那么共有12个时辰 , 每个时辰就有8刻 , 每刻就是15分钟 。 此时 , “午时三刻”就是现代中午的11点45分 。
推荐阅读
- 萌小糸说历史|他腹背受敌的时候,刘备为何见死不救(二),揭秘关羽死得很蹊跷
- 顺园谈历史|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父吗?这传闻如何而来?
- 天空说历史|春秋时期吴国靠什么称霸?吴国的青铜剑有什么特别之处?
- 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哦|空有做女皇的野心,而没有武则天的命,李显的漏风小棉袄安乐公主
-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为何能够迅速成为东汉末年的最大的势力,袁绍袁术这样的纨绔子弟
- 琳琳说历史|本可阻蜀汉灭亡,刘禅竟然弃之不用,诸葛亮悄悄留下一员猛将
- 小高说历史|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何跟林冲形同陌路?因为林冲的一句话,水浒传中
- 十三姨说历史|是体察民情还是游山玩水?专家:看出巡路线,秦始皇在位11年出巡5次
- 春联|我国历史上唯一次不准过春节,全都不放假,过节的直接被逮捕
- 历史小兔子|为何向玉帝揭发的却是七仙女?,土地公最先发觉孙悟空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