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月光|却迷失了方向,留学生:我们适应了环境

kayla近期回国了 , 觉得自己的情绪状态不好便进入了咨询室 。
“最近很疲惫 , ”她说 。 “在国外的生活特别孤独 。 ”
她感觉自己跟他们都是不一样的 , 无法融入他们的集体之中,甚至觉得自己受排挤 。 她很想回家 , 可是拼尽全力考上了国外的学校 , 怎么能够说放弃就放弃 。
食物的不同 , 语言的不同 , 人际关系的交往模式不同……累得自己无法喘气 。
她想有一个喘气的空间 , 便走进了咨询室 。
我了解到 , kayla现在处于“一个人”孤独的心灵中 , 没有人看到她 , 感受到她的存在 。 即使和父母沟通 , 但总是会被“你不够坚强”类似的话语哽住喉咙 。 在咨询室当中 , 我更多的是给予倾听、陪伴、支持 , 最重要的是使kayla有一个“理想化的镜像” 。
这个“镜像”像镜子一样 , 我可以稳定而坚实的反射出kayla最客观和真实的存在;这个“镜像”为kayla创建一个“我在你眼睛里 , 看到的是我 , 而非其他”;这个“镜像”为kayla创造理想化的存在 , 她可以去表达所有的负面情绪而不会得到任何的批判 。 我和kayla产生了情感上的联结 , 而这个联结就像为他注入心理弹簧 , 增强了心理弹性 。 让他有勇气一个人去面对 , 让他有能力去寻找自己的归属和建立自己的关系圈 。
而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 就像我们在咨询室当中重新回到婴儿时期 , 然后在咨询室中安全的长大 。
kayla的情况 , 很多留学生都会有感同身受 。 家里的期盼、努力的过程、进入新群体的不适……这些都会给予自己无助和无望的感觉 。 好似我们是孤独一人、无法诉说、无人倾听、无人感受、无人懂 。 随着我们在国外的时间越长 , 我们内心对归属感更加渴求 。 而这些是因为我们没有关系上的联结 , 心理没有归属的依靠 。
我们知道该如何努力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接纳 , 知道穿什么衣服得体 , 知道该说什么话 , 知道怎样取悦他人——我们每天过着像变色龙一样的生活 。
可是 , 适应≠归属感 。
往往适应是归属感的阻碍 , 适应是为了使自己获得别人的接纳而审时度势 , 改变自我;归属感则不需要我们改变自我 , 而是保持自我 。
留学生们 , 可能会适应一个群体 , 但是内心总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茕茕孑立 。
“我明明生活在群体之中 , 但 , 又生活在群体之外 。 ”
当我们对归属感的需要能被满足 , 我们便能够适应环境 , 另一方面 , 只有我们表露出最真实的自我的同时 , 能够接纳 , 我们才能够真正获得归属感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归属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 , 即渴望成为比自己更强大的事物的一部分 。 出于本能 , 我们常常通过适应环境和追求别人的认可来获得归属感 , 但适应和认可都不能取代归属感 , 反而会成为真正获得归属感的阻碍 。 只有当我们展露真实的、不完美的自我时 , 我们才能获得归属感 。
我一直认为实体的距离、手可触碰到的具象事物 , 并不比上心的装满“实在” 。 这一份“实在”是心理对自身所归之处有所依 , 心理对未知之事有所控 。
而这一份所依所控 , 正是自身背后的“归属感” 。 这种归属感 , 并不是我们的适应能力好 , 就能够充实的 。
只有当我们可以在一个新地方建立起链接 , 自己真实主动的面貌被接受 , 我们才能够从中获得归属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