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剑客|商鞅为何先选择魏国,而后跳槽到秦国?,论择业的重要性
战国时期的人才市场 , 如同今天的择业平台 , 完全是开放的 。 天高任鸟飞 , 海阔任鱼游 , 能人们都有跳槽的经历 , 诸如范雎、吴起、苏秦、张仪 。 商鞅也不例外 , 他是卫国人 , 学成后就职于魏国 , 最终跳槽到秦国 , 商鞅的三级跳 , 既是为实现个人愿望 , 也符合时代特征 。
商鞅政法大学毕业 , 自然“迷信”法家治国理念 。 他没有选择为祖国(卫国)服务 , 转而去了魏国 , 可谓:人往高处走 。 历经李悝、吴起两位法家大神的改造 , 魏国此时已鹤立鸡群 , 如日中天 , 傲视群雄 , 以盟主自居 。 能入职这样一家巨无霸公司 , 是每个求职者 , 特别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梦寐以求的 , 除了待遇外 , 他们更看重的是学习机会 , 成长平台 , 晋升空间 。
文章图片
商鞅
作为卫国国君的庶子 , 商鞅并不差钱 , 他去魏国 , 看重的是学习机会和晋升空间 , 他千方百计地投身在魏国丞相公叔座账下 , 做一名中庶子(秘书) , 目的就是为了学到大师兄李悝的“法经” , 这是一部比较全面的法家治国典籍 , 况且李悝在魏国变法而取得成功 , 理论结合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 , 商鞅当然不会放弃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
公叔座慧眼认识 , 他觉察到商鞅乃人才难得 , 他一定要寻找合适的时间把他推荐给魏惠王 , 无奈时间不等人 , 公叔座的突然离世 , 使商鞅失去了一次大好机会 。 临终前公叔座草草交代后事 , 当面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 , 让其接任魏国丞相 。 (公叔曰:“座中之中庶子公孙鞅 , 年虽少 , 有奇才 , 愿王举国而听之”——《史记.商君列传》)
文章图片
商鞅
世人批评魏惠王不识人而错失商鞅 , 这不过一面之词耳 。 商鞅此刻不过底层干部 , 更多程度属于实习生 , 没有主持国政的工作阅历 , 仅凭公叔座临终前草草几句话 , 三言两语就说服魏惠王把国政大事托付于商鞅 , 未免有些仓促了吧 , 难怪他质疑公叔座发烧说胡话(公孙病甚 , 悲乎 , 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 , 其不悖哉?) 。
于商鞅而言 , 他不想过拿工资喝茶看报混日子的生活 , 他必须实现胸中的理想 , 即:推行法家治国理念 , 实现个人抱负 。 为此 , 他只得另选新东家 , 大大小小、强弱贫富的诸国都是他的选择对象 , 上哪里去呢?
文章图片
商鞅
商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 , 其他国家呢?齐国有孙膑 , 魏国有庞涓 , 吴起在楚国 , 韩国有申不害 , 他们皆有王佐之才 , 至于以后是否都取得重大成功 , 乃是综合因素下的表现 , 非简单以人之才能大小而论 。 简而言之 , 商鞅同时代的人才比比皆是 , 且都名声在外 , 小有成就 , 魏国做中庶子的商鞅同他们比 , 火候还差一点 。 商鞅的理念是宁做鸡头 , 不为牛后 , 他要的是主持国政大权 , 在一个体系成熟 , 框架健全 , 结构稳定的体制里 , 新手想要短期内插足其中 , 总览朝纲 , 几乎没有可能性 。
商鞅谨慎选择 , 最终把目光投向西边的秦国 。 秦国历经了持续的衰退后 , 已是病入膏肓 , 奄奄一息 , 秦孝公即位后 , 立志振兴国家 , 恢复穆公之霸业 , 于是他向外界抛出了招聘高级人才的计划书 , 开出史上最高的价码 , 很多人慕名而去 , 商鞅便是其中之一 。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 , 修德行武 。 东平晋乱 , 以河为界 。 西霸戎翟 , 广地千里 。 天子致伯 , 诸侯毕贺 , 为后世开业 , 甚光美 。 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 , 国家内忧 , 未遑外事 ,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 , 诸侯卑秦 , 丑莫大焉 。 献公即位 , 镇抚边境 , 徒治栎阳 , 且欲东伐 , 复缪公之故地 , 修缪公之政令 。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 , 常痛于心 。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 吾且尊官 , 与之分土 。 ——《资治通鉴》秦孝公求贤令”)
推荐阅读
- 小高说历史|鲁智深上梁山后为何跟林冲形同陌路?因为林冲的一句话,水浒传中
- 耀眼生活|说他是大宋朝的第一高手,毫不夸张,虽然此人武功排不进梁山前十
- 十三姨说历史|他看清宋江本质,结果最先离开梁山得以善终,梁山上最为神秘的好汉
- 思考小哥|这位好汉本应上梁山,结果却突然消失了,水浒传中的漏洞
- 见贤超齐|其实另有其人,中国变法的鼻祖不是商鞅
- 赤芍开了|到底有多及时?他凭何能在梁山聚义中排第一,被称为及时雨的宋江
- 路之意|梁山好汉前期为什么总打胜仗?且看梁山头领们的“智术”!
- 历史小助手D|秦国名将司马错:平定巴蜀贡献可与商鞅变法相比
- 一些美好的生活|无人敢惹,宋江吴用也奈何不了!,梁山有个“三人组”
- 历史控|梁山好汉的结局会怎样?专家:只有一种下场,如果宋江坚持不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