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高考学霸、北大考古、圈中团宠——留守女孩钟芳蓉上热搜引关注

中新社北京8月4日电 (采访人员 马海燕 高凯)一位留守女孩依靠努力成当地高考状元 , “令人意外”地选择考古专业 , 其后喜迎文博、考古圈各路大咖纷纷出手 , 送出一套套贴心大礼包 , 成为名副其实的“考古圈团宠” 。
湖南耒阳女孩钟芳蓉从未想到在高中毕业的这个夏天如此受到关注 。 这位留守女孩以总分676分位居湖南省高考文科第四名 , 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 。 很多网友据此认为 , 这个女孩肩负着改变家庭命运的使命 , 没有选择热门的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 , 而去选择冷门考古专业 , 就业面窄 , 注定不会是大富大贵的行业 。
“考古=穷” , 是站在门外的人们对考古这个行业的偏见 。 不仅如此 , 文史哲、数理化等许多基础学科、冷门专业都是如此 。
其实 , 冷热门专业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 以文科专业为例 , 上世纪80年代初状元聚集文史哲不是什么新闻 ,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法学、新闻开始成为高分考生聚集的专业 , 再到新世纪的经管、金融热持续至今 。 实际上 , 学了热门专业的学生不一定最后都有“钱途” , 没学热门专业的学生也不一定没“钱途” 。
对大多数考古专业学生而言 , 考古所和博物馆以及文物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都是考古专业学生就业的选择 , 薪资水平跟当地的普通公务员相当 , 不存在收入过低的问题 。 而北大考古学作为有深厚底蕴的专业之一 , 其毕业生读研深造的不在少数 。 就研究出成果而言 , 考古专业并不冷门 。
钟芳蓉说 , 她从小就受到樊锦诗先生的影响 , 热爱历史和文物 , 而对金钱看得很淡 。
钟芳蓉的态度获得了敦煌莫高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沈阳博物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等一众文博机构微博号的力挺 。 一时间 , 她成了考古圈新晋“团宠” 。
许多考古爱好者都向钟芳蓉送去了祝福 , 寄去许多考古相关的书籍和纪念品 。 钟芳蓉的偶像、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也为她送去了祝福 , 愿她“不忘初心 , 坚守自己的理想 , 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
“授业于田野之间 , 树人于实践之中 , 愿你在北大考古 , 找到毕生所爱 。 ”北京大学微博官方账号8月2日这样欢迎这位今年报考北大的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新生 。
对于钟芳蓉的超高关注揭示出这样一个现状:接受高等教育 , 寻找“毕生所爱” , 这个本该是理所当然的逻辑很多时候已经被众多所谓现实考量所模糊 。
近些年 , 高考状元多把计算机、人工智能、经济、金融等专业当作首选 , 传统的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不仅在高校录取线上“低空飞行” , 而且多是学生接受调剂的结果 。 考高分、选热门专业、毕业出来挣大钱 , 是很多家长和学生眼里的“正确选择” , 因此钟芳蓉才显得特殊 , 才持续引发热议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 , 当前不少考生填报志愿没有明确的兴趣趋向 , 而是盲目跟风 , 填报他人眼中的“热门”专业 , 有“钱景”的专业 , 结果进入大学后 , 才发现专业根本不适合自己 , 从有“钱景”的专业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 。
“钟同学坚持选择考古专业 , 而且做好未来的学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 , 这难能可贵 。 更可贵的是 , 其父母支持子女的选择 。 选择感兴趣的专业 , 在实现人生价值方面 , 并不比选择所谓能赚钱的专业差 , 这非但不是一些人所言的‘对家庭不负责’ , 而是更负责 。 ”熊丙奇说 。
从高考状元到报考北大考古专业 , 钟芳蓉在今夏的闪耀归根结底是坚守理想的闪耀 。 作为一名留守女孩 , 如果说她为了梦想的努力赢得人们的赞赏 , 那么在争取到选择权后对理想的坚守 , 在当下则更显珍稀 。
【考古|高考学霸、北大考古、圈中团宠——留守女孩钟芳蓉上热搜引关注】与此同时 , 钟芳蓉再一次登上热搜的“考古圈团宠”热况 , 事实上也是这个关于理想的故事的延伸 , 从樊锦诗到钟芳蓉 , 居高不下的持续关注度恰恰说明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某些坚守的推崇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