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歷史|50多名贪官人头落地,乾隆年间的特大贪腐窝案

文:风林秀
水煮歷史|50多名贪官人头落地,乾隆年间的特大贪腐窝案
文章图片
无善无恶是圣人 , 有善无恶是神人 。 大善小恶是君子 , 小善大恶是庸人 。
有许多事情发生了 , 最终都会有一个笼统定性 。 但抽丝剥茧 , 总有许多细节值得反思和回味 。
咱们今天就说一件大清贪腐窝案 。 故事首先要从买学历说起 。
01
古代的国子监 , 算是学子们的最高学府了 。
在清朝 , 能进国子监念书的 , 有这四种人:一是部分会试失败的举人 , 经过挑选后进入 , 称为举监;二是地方官学推荐给国子监的秀才 , 被称为贡监生;三是三品以上的官员子弟 , 可以通过父母关系进入 , 被称为恩监;第四种就是通过捐款买名额 , 称为捐监 。
大家为什么争着上国子监大学呢?因为进入这里之后 , 基本就有了直接做官的机会 。
因为捐监这个事情私弊太多 , 到了乾隆年间 , 皇帝就下令取消了 。
不过 , 恩监还是有的 。 咱们就先说一个恩监的例子吧 。
有一人名叫王亶望 , 是一个官二代 。 王亶望的父亲是巡抚 , 所以王亶望没有参加过任何考试 , 直接通过恩监进入国子监深造 , 之后就一路青云直上 , 一直坐到了甘肃布政使的位置 。
布政使相当于一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 , 地位仅次于巡抚 。
前面说了 , 乾隆上台以后就把捐监这个事情取消了 。
可是 , 王亶望到了甘肃之后 , 他要想办法赚钱啊 。 于是 , 他给朝廷写了一个奏章 。 大意是 , 甘肃这个地方连年干旱 , 特别缺粮食 , 建议恢复捐监 。 让有钱的富户们捐粮食 , 然后取得国子监的资格 。
乾隆接到这份奏章的时候 , 本来是不同意的 。 不过 , 王亶望提前已经做了许多功课 。 他买通了当时主管户部的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 。
于敏中向乾隆皇帝进言 , 说王亶望这人有才能 , 有思路 , 一心为朝廷分忧 , 他这个捐监的办法实在是好 。
在于敏中等人的极力撺掇之下 , 乾隆皇帝最终批准了 。
既然审批通过了 , 王亶望马上制定并实施他的捐监方案 。
他这个方案是什么呢?就是用银子代替粮食 。
前面说的是捐粮食 , 王亶望变通了一下 。 他说 , 对于个人来说 , 捐粮食不太方便 , 你们还要自己去买 。 干脆 , 就直接折合成银子吧 。 把银子捐给官府 , 由官府统一去采购粮食 , 这样效率岂不是更高 。
就这样 , 捐监开始了 。
王亶望定的标准是 , 每一个国子监生的指标 , 白银40两 。
实际上 , 这些捐来的银子都被各级官员私分了 。 一粒粮食也没有买 。
王亶望为了把这事做得更加逼真 , 他完全按照捐粮食的模式 , 制定了一套非常细致的实施细则 。 某地捐粮食多少 , 路途运输费用多少 , 然后如何分期分批发放等等 。
这样一来 , 捐来的“粮食” , 全都发放给了百姓灾民 , 还额外产生了许多运输、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费用 。 这部分费用 , 就由甘肃财政来支付 。
王亶望搞得这个东西就类似于“平地抠饼” 。 官员都得到了实惠和好处 , 朝廷也以为赈灾了 。 本来按照王亶望的计划嘛 , “粮食”都发放完了 , 查都没法查 。
他搞的这个捐监方案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 那如何被发现的呢?
事情还要从王亶望升官说起 。
02
王亶望把甘肃搞得这么有声有色 , 当然该升官了啊 。 于是 , 乾隆把他调到了浙江 , 代理巡抚一职 。
谁来接替王亶望呢?是乾隆非常信任的一个官员王廷赞 。
王廷赞的事情一会再说 , 咱们继续说王亶望 。
王亶望到了浙江不久 , 他手下就出了一起贪污案 。
事情要从乾隆南巡说起 。
乾隆视察浙江 , 王亶望为了表达忠心 , 当场向乾隆表示 , 自己个人捐赠50万两白银用于修建浙江海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