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陈政、陈元光墓:两岸共仰的漳台圣宗( 二 )


为确保闽南长治久安 , 经陈元光奏请 , 垂拱二年 , 即公元686年十二月九日 , 朝廷准许在泉州与潮州之间建漳州治所于云霄漳江之滨 , 下辖漳浦 , 再置怀恩两县 。 陈元光受命为刺史 , 完成了行政管理取代军事管制的转型 。 随着漳州建置 , 使闽南、粤东这一“蛮荒”之地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 , 陈元光也成为促进中原文化、楚越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的奠基者 。
景云二年 , 即公元711年 , 陈元光讨潮寇殉职 , 享年55岁 , 赠临漳侯 , 谥忠毅 。 其初葬于云霄大峙原(今葛布山) 。 唐贞元二年 , 即公元786年 , 奉敕移葬漳州城北石鼓山 , 即今芗城区浦南镇石鼓山 。
陈元光墓坐西北朝东南 , 坟碑高耸坟首 , 刻“唐开漳陈将军墓” , 两侧护肩与碑身成弧状 。 1961年 , 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 , 与陈政墓一起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陈元光殉职后 , 民众感其恩德为他建庙 , 岁时祭祀 。 历代帝王也对其开漳功业推崇备至 , 屡赠封号 , 使他最终走向神坛 。 所赐爵位从侯、男、伯、公到王层层加码 , 北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 , 赐庙额“威惠” 。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 , 封“开漳州主圣王” , 加谥“忠毅文惠王” 。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今生故事
记录漳台先人的开拓密码
东南网8月3日讯(福建日报采访人员黄如飞萧镇平白志强通讯员王一雄郭扬文/图)炎炎夏日的傍晚 , 云霄将军山公园里绿树成荫 , 许多人在此纳凉 , 通高8米多的陈政、陈元光父子雕像耸立在广场中央 , 雄壮魁梧 , 雕像背靠将军山 , 面朝漳江出海口 , 凝视台湾海峡 , 呈运筹帷幄、心牵彼岸的儒将之气 。
将军山位于漳州市云霄县城西郊 , 海拔425.9米 , 主峰挺拔、环山面海、襟带漳江 , 因唐“开漳始祖”——归德将军陈政暨夫人司空氏合葬于此而得名 。 将军山公园是以陈政墓为基础兴建的一座城市文化公园 。
“陈政墓俗称陈王墓、王爹墓或将军墓 , 肇建于唐仪凤二年 , 即公元677年 。 ”云霄县博物馆馆长汤毓贤说 , 这座墓始建于唐 , 兴盛于宋 , 衰微于元 , 明末清初时更为破落 , 1981年始由群众自发重修 。
1984年 , 陈政墓修建筹备会在墓前空坪发现祭祀享堂基址 。 省考古队主持清理工程中 , 发现有三层建筑台基遗迹的叠压关系 。 下层铺砌红色斜线纹方砖呈长方形 , 中层为花岗岩条石台基 , 上层是晚期补砌的红砖地面及前后石甬道 。 叠压于下层红砖地面上 , 有一段上镌“嘉熙(宋理宗年号)庚子春建 , 坟前仪制十事 。 石匠黄顺顺和陈应 , 住庵净智戒院僧自知 , 会首进士陈哲夫陈缄”等5行楷体阴文的纪年铭残石柱 。
汤毓贤说 , 1986年 , 省考古队又清理发现主陵台一座龟背状封土堆和挡土 , 以及平台上文武石人、台基前马羊狮石兽和望柱等石像生仪仗残件 , 与柱刻所载纪年相符 , 属南宋嘉熙庚子年(1240年)“坟前仪制十事”的组成部分 。
将军山再往北80公里 , 即为芗城区浦南镇石鼓山 , 陈元光墓就在这里 。 墓坐西北朝东南 , 坟碑高耸坟首 , 刻“唐开漳陈将军墓” , 两侧护肩与碑身成弧状 。
漳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张长水介绍说 , 陈元光墓保存基本完好 , 墓碑前砌以石案 , 碑后为雕石砌就的龟背形坟堆 , 左右及后环围筑石墙挡土 。 墓埕向前延成三级平台 , 石墓道立翁仲、鞍马、蹲虎、跪羊各一对 , 笋状石望柱两对等 , 墓前路边五叠石镌《唐开漳陈将军墓记》 , 为清康熙五十七年 , 即1718年 , 礼部侍郎、漳浦人蔡世远题刻 。
汤毓贤说 , 明清两代 , 开漳将士后裔追随着大规模开发台湾、南洋的脚步渡海创业 。 由于浪高船小 , 道途艰险 , 许多人为祈求一路平安 , 随身携带家乡的神祇渡海谋生 , 落地生根 , 成为他们开拓史上团结奋斗的精神寄托、安邦护土的庇护神灵和地缘关系的组织力量 , 对移居地经济文化发展与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 在“闽南文化圈”和“唐山民俗链”中架起了华夏民俗亲缘纽带与文化桥梁 , 成了漳籍后裔爱国报本的原动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