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了你|关注来女士失踪案后很害怕,如何停止对负面信息的情感卷入?

作者丨小朋
杭州来女士失踪案自从7月6日被警方通报失踪,至今已在网络上引起关注23天了,这23多天以来,几乎每天我们都能看到相关信息。这些信息除了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也调动了人们的恐惧情绪。
可是,恐惧并没有减少人们对这个事件的关注,各种弹窗也不自觉的让人卷入其中。
 引发了你|关注来女士失踪案后很害怕,如何停止对负面信息的情感卷入?
文章图片

就这样,一个原本离我们很遥远的人,悄然走进了我们的内心世界。从开始担忧来女士的去向,到后来知道真相后的愤怒,再到因为害怕遇到极端的人而恐慌,仿佛你我都是这个事件的亲历者。
可以说整个事件带来的人心震荡是不容忽视的。
拿我自己来说,因为关注这个新闻,前几天一个人独处时,害怕到不敢出门,晚上做恶梦后醒来,开着灯才能入睡。直接原因就是我也是女性,担心被害!
据我了解,有不少人因为这个新闻而感到害怕。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也是因为关注这个案子体验到了副作用,晚上睡觉一闭眼就各种脑补画面,吓得开灯睡觉。
类似的,一个网友晚上吓得一晚上没睡好,想到这个新闻就害怕。
还有人半夜不敢上厕所,看见马桶就好害怕。
 引发了你|关注来女士失踪案后很害怕,如何停止对负面信息的情感卷入?
文章图片

一件明明和你无关的事情,它引发了你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是行为反应。在内在,它和你之间产生了关联,延伸到了你生活的其他方面。这种现象叫做情感卷入。
比如:
你看到有人打死了一条狗,这让你感到惊恐不已,看见狗就开始心疼。
你看到一个妈妈在路边大声呵斥自己的孩子,这引发了你的强烈愤怒,仿佛你就是那个被呵斥的小孩。
你看到别的女人的老公在外面沾花惹草,这引发了你被抛弃的恐惧,回家之后你就和老公大吵一架。
这些都是不同程度上的情感卷入。
情感卷入除了和自身的状态有关,也和刺激源有关。
就像杭州来女士遇害这个案子,这个刺激源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表面上看上去事件中受害者只有来女士一个人,但实际上,它的辐射面绝不止一个人。
辐射最近的人就是来女士和丈夫的孩子,双方父母以及亲朋,以及住在同一小区的邻居。
远到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的你和我。
我们可以看到相关报道,和来女士住在同一小区的人有的搬家了。搬家可以理解为是远离辐射源的一种方式。因为那个刺激源的辐射太强,但凡你身处在那个环境当中,都无法阻止这个信息对你的侵扰。
哪怕你只是看了一眼,也算参与其中了。
并且,情感卷入如果不处理好,它还有可能演变成“替代性创伤”。让你背负本不属于你的痛苦,承担本不属于你的心理负担。
 引发了你|关注来女士失踪案后很害怕,如何停止对负面信息的情感卷入?
文章图片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负面信息中的情感卷入状态中抽离出来呢?
一、依靠表达,来稀释内心的情感
还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曾围观过一个现场,当时十里八村的人都在那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人们没办法独自消化一个和人命有关的事,就会开始议论,在现场时会和身旁的人议论,回到村子里会和邻居议论,到了家里会和家人议论。
人们需要依靠表达来稀释外在事件带给自己的情绪波动。人们需要表达,让自己从情感卷入的状态中走出来。
【 引发了你|关注来女士失踪案后很害怕,如何停止对负面信息的情感卷入?】有些事情的发生,可能让人一生都难以忘记。围观的群众越多,情绪激荡的也就越明显。
但这些激荡着的情绪,会通过表达达到最高点,再慢慢落下来,直至恢复平静。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没有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他们只是被活埋,并且将来会以更加丑陋的形式涌现出来。”
可见表达的重要性。
表达的过程,也是整理和向外排解的过程,甚至有时候你的表达还会引发高度共鸣。这些共鸣,也可以有效的帮你释放恐慌感、愤怒感。
当你知道别人和你一样,或者有不一样的体验感受时,你接纳或者被人接纳如实如是的情感,这些情感就会开始流动。
流动的,就意味着它会走,就像人体通过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一样,那些负面情绪会流到空气中去。
 引发了你|关注来女士失踪案后很害怕,如何停止对负面信息的情感卷入?
文章图片

二、要知道这是小概率事件
看到孩子被拐的新闻,你会担心自己孩子被人拐走。
看到幼儿园里的伤害,你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
看到有人跳楼,你会担心自己或者伴侣想不开就跳下去了。
这些信息,无一不令人进入到情感卷入的状态。伤害每时每刻都会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发生,如果你都卷入,那么你的空间就会被大量和你无关的事情侵占和破坏。
每次因为看到负面新闻而感到恐慌时,老公都会安慰我说:“这只是小概率事件”。
听到他的话,我会长舒一口气。
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的概率很小。这个说法本身会拉远我和这些事件的距离。
就像有人担心天会塌下来一样,他越想这种可能性,就越容易卷入其中。仿佛天真的会塌,而他又不能阻止这一切发生,这个时候他就会特别恐慌而无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