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硅”上教学,能否提速芯片人才培养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孙庆玲
【中年|“硅”上教学,能否提速芯片人才培养】
本文插图
国科大首期“一生一芯”计划成果“果壳”芯片 。 中国科学院大学供图
本文插图
“一生一芯”计划负责人、国科大计算机学院教授、中科院计算所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包云岗在介绍“果壳”芯片 。 中国科学院大学供图
一枚近日亮相的处理器芯片 , 在某知识分享平台收获了上千万的热度 。
这一芯片名为“果壳” , 是一款64位RISC-V(意为第五代精简指令集——编者注)处理器“SoC芯片”(一种集成电路的芯片——编者注) , 1角硬币般大小 , 百万个严密排列的晶体管 , 每秒运行数亿条指令 , 能成功运行Linux操作系统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教学操作系统UCAS-Core 。
这是国科大首期“一生一芯”计划成果——在国内首次以“流片” (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制造出物理芯片——编者注)为目标 , 由国科大5位2016级本科生主导设计 , 并成功实现了“流片” , 将一行行数字世界的代码变成了能在现实世界运行的芯片 。
国科大这次对芯片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 也让不少人为之一振——我国能否通过这一方式加快芯片相关人才的培养?
“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带着自己设计的芯片毕业”
“处理器芯片被公认为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 设计复杂度高、难度大 。 我国处理器芯片设计人才严重紧缺 , 如何加快此类人才的培养规模与培养速度 , 是我国迫在眉睫的难题 。 ”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孙凝晖院士说 。
针对这一现象 , “一生一芯”计划负责人、国科大计算机学院教授、中科院计算所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包云岗分析 , “这和以前我国相关产业发展不充分有关系 , 因为企业以集成国外芯片为主 , 国内市场对于芯片设计的需求并不旺盛 , 加上做芯片投入大、风险高 , 就没有企业去往这个方向去想 , 选择这一研究方向的学生也就没那么吃香 。 但是随着国内企业实力的增强 , 芯片设计的需求开始快速增长 , 但人才供给却严重不足 。 ”
“让学生参与到芯片设计中来 , 让学生也能做处理器芯片” , 包云岗想 , 可以通过国科大“科教融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降低芯片设计门槛 , 让学生能设计自己的芯片并流片可大幅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 “我们不能再耽误了 , 要加速人才培养计划” 。
2019年8月27日 , 国科大正式启动“一生一芯”计划 。 这一名字是包云岗起的 , 他希望有一天 , 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带着自己设计的芯片毕业 , “不管未来是不是真的能实现 , 这至少听起来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
那天 , 参加“一生一芯”计划的首批5位同学和教学团队 , 就在包云岗的办公室开了场简单的动员大会 , 制定了基于教学处理器开发的技术路线 。 此时 , 距离12月17日那天的流片“班车”不足4个月 。 如果错过这趟“班车” , 该团队则需再等两个月赶下一趟 , 这就意味着 , 芯片不可能在毕业答辩时返回 。
“硅”上教学 , 让学生不再害怕做芯片
“一生一芯”团队需要跟时间赛跑 , 至于能不能跑得赢 , 包云岗心里“也没底儿” 。
芯片的设计、制造是个复杂的过程 。 首先 , 团队需要基于指令集进行微架构设计 。 RISC-V就是一种指令集 , 它类似于螺母和螺钉的尺寸规范 , 是计算机系统中硬件与软件之间交互的规范标准 。 而微架构设计 , 就是将指令集手册定义的功能实例化 , 通过工程开发变成源代码 。 之后 , 需要通过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将源代码“翻译”成芯片版图 , 再将版图提交给相应企业流片、封装 , 才能获得芯片 。
推荐阅读
- 中年|北斗“一张网”可实现全天候、高精度、自主可控服务
- 中年|Python编程语言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呢?
- 中年|谈一谈我的十年机械工作经历
- 中年|弹无虚发的背后,国产弹药质量把关人,精密机床都要自叹不如
- 中年|宿迁深圳招商再结硕果,签约项目19个,协议总投资158亿元
- 中年|苹果:已终止Epic Games开发者账号
- 中年|圆满的结局!苹果微信之间不用再二选一,美国政府还是做出让步
- 中年|国家能源集团成功研发矿用卡车能耗制动开关预警装置
- 中年|什么是余压监控系统?余压监控系统如何接线和安装?一篇文章搞懂
- 中年|上线供应链金融、搭建标准质量体系,三全产业伙伴卓越质量联盟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