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走出山林奔小康——鄂温克族迎来新生活
文章图片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2日电 题:走出山林奔小康——鄂温克族迎来新生活
新华社采访人员于长洪、张丽娜、安路蒙、徐壮
文章图片
这是7月14日拍摄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里现代风格的“撮罗子” 。新华社采访人员 贝赫 摄
盛夏时节 , 大兴安岭腹地草木繁盛 。 穿过层层叠叠的青松白桦 , 一排排褐色双层木屋映入眼帘 。 屋外 , 老人惬意喝茶;屋内 , 妇女们烤列巴、做鹿皮画——这里是内蒙古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猎民新居点 。
随着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 , 鄂温克人下山定居 , 过上现代生活 , 实现历史性跨越 。
从原始狩猎到转型旅游 , 从离群索居到文化交流 , 鄂温克族的沧桑巨变 , 成为各民族携手前行的缩影 , 在奔向小康的征程中留下精彩篇章 。
走出山林 , 拥抱新生活
文章图片
古木森在根河市乌力库玛林场内的驯鹿放养点喂驯鹿(7月13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贝赫 摄
“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 鄂温克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 , 不足4万人 , 分为索伦、通古斯和使鹿3支部落 。
最有特色的使鹿部落居住在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 , 长期生活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 , 世代打猎为生 , 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 新中国成立前 , 他们一直保持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吃兽肉、穿兽皮 , 住着用木杆和桦树皮搭建的“撮罗子” , 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
提起曾经的日子 , 79岁的中妮浩老人用鄂温克语喃喃回忆:“住在山上 , 经常没有粮食吃 , 冬天连条秋裤都没有 。 ”
1958年 , 在党和政府关心下 , 第一个鄂温克族乡在额尔古纳市成立 , 猎民们的生活开始与现代接轨 。
面对现代文明冲击和生态环境变化 , 鄂温克猎民沿袭多年的游猎方式 , 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
“只有下山定居 , 找到新的发展方式 , 才能使这个族群发展壮大 。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乡长张万军回忆道 。
2003年 , 根河市实施生态移民 , 将鄂温克猎民的定居点南迁至根河市附近 。
文章图片
杜峰在位于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鄂库娜列巴房内烤列巴(7月14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贝赫 摄
62户、200多名猎民告别山林 , 搬到了新居点 。 等待他们的 , 是每家独栋的现代化双层木屋 。 屋内集中供暖 , 做饭可用液化气 。
为了让下山猎民生活安稳 , 政府出台一项项扶持政策 。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 各级各方着力解决鄂温克猎民吃饭难、上学难、行路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 , 推进产业开发扶贫 。
“搬下山后的生活超乎想象的好 。 ”鄂温克族姑娘范索满意地说 , 新居点的房子是国家盖的 , 供暖用水免费;交通便利 , 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方便了;离城市更近 , 就业渠道也拓宽了 , 家家户户收入可观 , 开上了小汽车 。
新中国成立初期鄂温克族人口平均寿命43岁 , 目前平均寿命达到75岁 , 80岁以上的鄂温克族老人有上百人 。 开办民族工艺品店的老板索云生了二胎 , 她说:“我们现在身体健康 , 啥也不缺 , 这就是小康生活 。 ”
推荐阅读
- 南方古猿|人类是唯一没有天敌的生物?我们都被骗了,它差点吃光人类祖先!
- 海峡网|李健姚勇为什么退出水木年华,水木年华成员资料
- 第2导师 月入过万”:你学的专业,摆摊能干啥?,“夜市摆摊
- 苹果|死磕到底?苹果CEO库克霸气回应:我们是不会做出任何让步
- 茶余玩历史|喊话中方:为什么要取消我们的国籍,大量美籍华人被“驱逐出境”
- 印度抗中|在印度抗中神剧里,我们变成了被手撕的“鬼子”
- 贾家庄迈上小康路(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忧家娱乐|赶快试试,微信可以设置在线状态了
- 东方网|东方快评丨让驴友探险走向规范化需多措并举
- DeepTech深科技 创始人:我们有能力和马斯克正面PK,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中国对手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