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亮:用法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胜诉共赢:以个案促法治,以促法治让世界更美好( 六 )


他清晰地意识到 , 自己不能跟村里其他的小孩一样 , 每天除了吃、睡、务农什么也不想 , 他要走出村口 , 体验诗和远方 。 但说出豪言的哥哥显然比他更清醒 , 并开始为梦想付诸行动 。 “以前我们俩的学习都不算好 , 但从那以后 , 我哥的学习成绩直线提升 , 且此后也再没波动过 , 始终是第一名 。 ”在哥哥的带动下 , 周旭亮也开始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 只是脑子较哥哥开窍慢 , 在数学等科目上进步缓慢 , 幼年的他也为此非常苦恼 。
修学储能 , 背书启迪智慧
过了两年 , 周旭亮的父亲被从村小学调入镇中学任教 , 正好带着刚刚考入中学的大儿子一起去镇里生活 。 “他们每周末才能回到村里看母亲和我 。 ”每次一回家 , 哥哥首先负责检查弟弟的作业 , “有一次 , 我背语文课文没背出来 , 我哥把我狠狠批了一通 , 我妈还把我揍了一顿 。 ”
他的父亲对妻子说 , 一定要管好小儿子的学习 , 可周旭亮的母亲没读过什么书 , 根本没能力监督儿子的功课水平 。 “随后我妈就想出了一个笨办法:背书 。 ” 于是 , 每天晚上睡觉前 , 周旭亮的母亲都会要求儿子在她面前背诵 , 不背不能睡觉 。 “她认字不多 , 就想出了数字数的检查方法 。 我背一段 , 她数字数 , 再对比课本 , 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会被修理 。 ”同样因为母亲识字不多 , 为了检查方便 , 也不管重点篇章、重点段落 , 通通要求儿子全文背诵 , “甚至是课后习题 , 我也要全部背诵 。 ”
出人意料的是 , 这如今看来颇为不讲理的检查方式 , 在当年却意外打开了周旭亮的文字功底和人文视角 。 “同班同学还没看过课文时 , 我早已因为背诵而对内容了如指掌 , 从此在语文成绩上一骑绝尘 。 ”;父亲和哥哥周末再回家时 , 他听到父亲诵读的文章、吟咏的诗歌、议论的文史 , 都不再像以前一样当耳边风 , 而是津津有味、反思不已;再上作文课 , 他开始旁征博引 , 词汇量变得越来越丰富;小学毕业时 , 他已能背诵五十篇《古文观止》上的长篇文言文 , 对文言文、古诗词的积淀都已颇丰 。
“背书让我开始对知识如饥似渴 , 也让我穿过纸页认识了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众多英雄人物 。 ”小学六年级时 , 他和哥哥一样 , 被父亲带到镇上读书 , 镇上学校的图书室成为他最爱“驻扎”的地方 , “记得那时候特别崇拜那些历史中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孤胆英雄 , 也喜欢集大成者 , 于是在心中更加坚定了8岁时认定的‘人生如星’的信念 , 直到如今 。 ”
读书、背书还让他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 让他越发领略到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生发智慧的快乐 , 这也为他后来的司法律法之路奠定了理解、领悟、统筹、共情等独特的优势 。 “后来 , 在司法、法律等考试中 , 我发现文史功底、共情能力的运用特别重要 , 而我在这方面颇有积淀和心得 , 感觉得心应手 。 ”
在运动中锤炼意志品格——运动改变人生!
小学五年级时 , 周旭亮开始学习打篮球 。 “那时我的体格不太强健 , 干农活儿、和同龄孩子们打打闹闹都很吃亏 , 于是想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 。 ”上高中之后 , 他又养成了晨跑的习惯 , “从97年至今 , 我的晨跑没间断过 。 即使现在工作越来越忙 , 我每周仍会晨跑三四次 , 打篮球两次以上 。 ”
周旭亮的切身体会是 , 运动给他带来的自信 , 丝毫不亚于在学习、工作中取得成绩的肯定 , “因为运动可以让我的精力充沛 ,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不太倦怠;还可以让我的体态舒展大方 , 行为稳重 。 ”
他认真阅读过毛泽东主席青年时代的论文《体育之研究》 , 为伟人的前瞻性与哲思钦佩 。 “结合人生经验 , 我得出的结论是:运动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 ”他解释说 , 运动精神让他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 , 不逃避不退缩;甚至在运动之前和运动之后 , 他的世界观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 “有两个词叫‘体能自信’和‘精力自信’ 。 当一个人有一个好身体 , 有使不完的劲儿 , 那么再难的事也无非就是多花点精力 。 ”比如遇到一个棘手的案子 , 可能一开始想不出办法 , 于是他就跑去打一场篮球 , 或者做一段长时间有氧运动 , 之后往往一切豁然开朗 , 头脑中的思路就像自己打开了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