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先“蒸”后“揭”复原纸经 特制竹签清木经积墨

  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修复师用特制竹签将卡在经板上的积墨一点点剔除摄影/本报采访人员 袁艺

  前不久 , 云居寺珍贵文物修复成果展在云居寺药师殿北配殿开幕 。 此次展览是云居寺首次向社会大众展示文物修复阶段性成果 , 现场展示的已修复完成的明代纸经和清代《龙藏》木经板吸引了无数观众 。 修复一件文物需要经过哪些工序?为何四年修复的文物寥若晨星?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日前走进了修复师的工作室 , 为您揭开文物修复的神奇面纱 。

  房山云居寺珍藏的石经、纸经、木经号称“三绝” 。 去年 , 云居寺的石经原石与明代纸经、清代《龙藏》木经板等珍贵文物共同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 2003年 , 经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进行鉴定 , 云居寺的纸经和木经属于国家级文物 , 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 但这两宗珍贵文物在辗转保存过程中 , 因历史、保存条件等诸多原因 , 出现了多种病害 。 2016年起 , 云居寺启动纸经、木经的文物保护工作 , 历时四年 , 目前云居寺已完成208卷纸经和203块木经板的修复工作 。

  95后修复师用特制竹签

  清除木经板上的积墨

  走进木器漆修复部 , 一块块被编着号的木经板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 , 北青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这些木经板有的上边被虫蛀过 , 有的已经出现裂隙和变形 , 有的则已经糟朽到快要断掉 。

  修复师朱肇旌正在伏案工作 。 他先是对木经板进行干式清洁 , 拿软毛刷和棉签去除表面的灰尘和霉菌 , 继而用蒸汽清洗机把经板表面的积墨软化 , 再用特制的竹签将卡在经板上的积墨一点点剔除 。

  “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竹签” , 朱肇旌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 , 清除木经板上的积墨是修复工作的关键一环 。 竹签这种工具就变得尤为重要 , 朱肇旌和其他几位修复师会根据自己的“顺手度”制作出专属竹签 , 他的竹签是“两头”的 , 粗的一头用来清洁木经板上微生物的残留 , 细的一头用来清理字口间的积墨 。 朱肇旌1米8的大个儿 , 每次在使用竹签时 , 都弯成90° , 头几乎要“埋”进木经板里 。 修复部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 , 朱肇旌的鼻尖却沁出了一层薄薄的汗 , 他手中的竹签 , 早已没有了竹子本身的颜色 , 完全被墨覆盖了 。 清理积墨是一细致活儿 , 朱肇旌像一个雕刻师一样 , 一点一点地将多余的积墨剔除 。 清理一块复杂的木经板 , 他往往要用一周的时间 。

  朱肇旌是一名95后 , 大学学的是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 , 别看年龄不大 , 但技术很“老练” , 和他一起承接这项修复任务的还有6名修复师 , 都是95后 , 刚大学毕业没几年 。 这群年轻人时常在修复台前一坐就是一天 , 他们很少说话 , 大部分时间都在和自己手中的那块木经板“交流” 。 他们用了近两年时间 , 修复了203块清代《龙藏》木经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