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这种固化的思维,束缚着几亿人的生活选择……

在KY我们经常收到粉丝们这一类的困扰:
和伴侣吵架 , 双方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 对方是“错”的 , 因此陷入僵持 。
在过去某个生命节点做了“错”的选择 , 损失惨重 , 久久深陷懊悔与自责
总在思索自己的伴侣是不是“对”的人 , 感觉有哪里不对就想换人
觉得人生规划里的下一步非常重要 , 因此很担心选“错”
面对暗恋的人 , 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 告白失败的话 , 会不会连朋友都做不了?
通过这些困扰 , 我感受到大家在做选择时的焦虑不安 。 变幻着的表征之下是一种信念、以及一种固化的思维——我们都不自觉被这种思维束缚着 。
这种思维是:我们深信不疑世间万物都一定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 而剩余的答案都是有害无益的“错误” 。
我们认为凡是选择 , 都有对错 。 凡是对的 , 都是好的;凡是错的 , 都是坏的 。 凡是好坏 , 都有相对应的奖罚 。 凡是奖罚 , 都有相对应的输赢 。 而社会公认的输赢(如财产、地位、名声等等)是人生的终极评价标准 。
今天 , 我们就把这两个看似不太相关的话题放到一起谈:在做选择时产生的种种负面情绪 , 以及我们对“正确答案”的执着 。 本文紧贴我们的生活展开 , 并借用Kathryn Schulz《Being Wrong: Adventures in the Margin of Error》一书中的一些观点来发散我们的思维 。
心理学|这种固化的思维,束缚着几亿人的生活选择……
01.
纠结于对错 ,
因为有时候我们真的输不起
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围绕着一系列“正确答案”进行 , 这种惯性已经深入了我们的个人习性、社会文化习俗 。 每次做选择的时候 , 我们首先思考的都是哪个答案才是对的 。 这是因为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 , 逐渐内化了一种“必须正确”的社会要求 。
我们对正确的执念是这样形成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 , 在学校 , 正确答案意味着聪明和荣誉 , 错误意味着愚蠢或懒惰 。 经常答对题的学生倍感光荣;经常答错的学生则遭受羞辱 。
毕业以后 , 我们被告知职业规划要沿着正确的道路展开 。 能让我们获得更高的收入、更高的社会地位的职业道路是正确的 , 相对而言收入少的、地位低的则更为错误 。 公务员比自由舞蹈老师正确 , 就是依据这个逻辑展开的 。
更隐秘的是 , 其实我们的身心 , 也有一套对错的标准 。 肤白是正确的 , 肤黄是错误的 。 瘦肉是正确的 , 肥肉是错误的 。 顺性别是正确的 , 跨性别是错误的 。 头发多是正确的 , 秃头是错误的 。 笑是正确的 , 哭是错误的 。 幸福是正确的 , 痛苦是错误的 。
此外 , 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还必须服从于一个“正确”的社会政治结构 。 异性恋的家庭是正确的 , 其他性恋的家庭是错误的 。 一夫一妻制是正确的 , 其他形式的伴侣关系是错误的 。 家庭中男强女弱是正确的 , 女强男弱是错误的 。 生育抚养后代是正确的 , 丁克是错误的 。 伴侣是华人是正确的 , 伴侣是其他文化的是错误的 。 中产生活方式是正确的 , 暴发户是错误的 。 有正职工作是正确的 , 自由劳工是错误的 , 等等 。
我们的世界 , 以回答出正确答案为资源和同理心的分配标准 。 简单粗暴地说 , 谁答得又对又多、又快又准 , 谁就更有机会在社会和体制里胜出 。 而谁答错了 , 谁就更容易被排挤到鄙视链的下端 , 更不要妄想在尝试失败后 , 依然得到社会的尊重或帮助 。
我们“错不起” , 因为在职场和个人生活选“错”了 , 很可能意味着失去解释的机会、提出合理诉求的权力、以及未来试错的可能 。 除了实质上的损失 , 我们还需要面对周围人围观的压力 , 亲友的冷落、陌生人一句歧视的话、无数个轻视的眼神 。
我们坚持选择“正确” , 因为有时候我们确实输不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