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频道|央企老兵庆“八一”:不平凡的2020

:原题为_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频道|央企老兵庆“八一”:不平凡的2020。
在部队 , 他们英姿飒爽 , 是保卫国家的铁血硬汉、铿锵玫瑰;在岗位 , 他们坚守初心 , 是生产一线的创效达人、企业尖兵 。 从逆行战疫到闻汛而动 , 从复工提产到开拓市场 , 面对极不平凡的2020年 , 一批忠诚的战士“退伍不褪色” , 率先冲锋在一线 , 时刻保持备战状 , 描绘了一幅幅唯实唯干、克难奋进的生动场景 。
战疫又战汛 有战必请战
2020年年初 ,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 , 江城武汉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 1月24日大年三十 , 收到中建三局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的消息后 , 拥有16年军龄的杨留杰立即从河南濮阳老家驱车15小时 , 突破封城困难 , 辗转800余公里抵达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
疫情面前 , 杨留杰骨子里流淌着军人的“铁血” , 但对待奋战工地的同事 , 却是一个十足的“暖男” 。 “老杨到来后 , 立即为我们弄来了第一口热饭和第一批鞋垫 。 吃了两天泡面、踩了两天刺骨泥浆后 , 我们终于感觉到脚底暖和胃中饱 , 这真是雪中送炭!”据火神山建设者张攀回忆 , 杨留杰一到工地现场就当起“后勤大总管” 。 在封城情况下 , 无法请到厨师 , 杨留杰就自己当起了大厨;为了确保同事吃上热饭 , 他就满武汉奔波折腾来了30个保温盒 。
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频道|央企老兵庆“八一”:不平凡的2020
文章图片
随着疫情形势加剧 , 在火神山医院交付不到3小时后 , 中建三局绿投公司火神山项目团队又接到了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建设任务 , 紧接着再次转战沌口方舱医院 。 短短23天奋夜鏖战 , 杨留杰所在团队为武汉贡献了1000张重症床位与2096张方舱床位 , 成为武汉建设“生命方舟”数量最多的团队之一 。
1997年入伍的杨留杰 , 曾参与过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 。 对比两次与死神赛跑的经历 , 杨留杰始终让自己充满紧迫感 , “那时候是扒废墟 , 扒得越快生还的希望越大 。 后来是建医院 , 建得越快挽救的生命越多 。 所以 , 我们总想着再快一点儿 。 ”
上半年抗疫 , 下半年抗洪——这是2020年江城真实的写照 。 7月份 , 在持续强降雨的影响下 , 武汉多个江河湖泊水位超过警戒线 。 曾参与1998年松花江抗洪的杨留杰再次投入新的防汛战斗中 , 装沙袋、巡大堤、抽排水……从高速路段抗洪抢险到顺通河大堤加固 , 哪里有汛情哪里就有请战书 。
戎装换工装 班长变组长
“月收入10000多元 , 风吹不着雨打不着 ,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 还能按期参加组织生活……我终于找到家了 。 ”家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农村的罗学军曾是一名军人 , 退伍后 , 身为农民工的他当过电工、保洁员、房产中介、装修工等 , 收入不高且漂泊不定 。 2018年初 , 他通过招聘加入中建三局绿投公司阳逻PC厂 , 成功转型为一名装配式建筑生产线上的产业工人 , 脱下戎装换工装 , 从连队的班长变身为生产线的组长 , 重新开启了生产线上的“军旅生活” 。
初到工厂当学徒的日子里 , 罗学军对机械设备产生了浓厚兴趣 。 “厂里的机器就像在部队的枪 , 平时对枪好 , 经常养护 , 打仗时才靠得住;机器也一样 , 只有经常养护 , 生产才能靠得住 。 ”生产线在这位“新兵”的带动下 , 卫生环境日渐清爽 。 半个月后 , 其所在的生产线获得“文明施工流动红旗” 。
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频道|央企老兵庆“八一”:不平凡的2020
文章图片
为了提高生产效能 , 罗学军将部队中排兵布阵的“良方”带到了生产线 。 在操作布料机时 , 罗学军发现每天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等料下锅” , 怎么才能做到不窝工?罗学军决定以布料机为起点 , 从模台流转上追根溯源 , 直挖问题症结——生产计划频繁冲突 。 通过掐表计算节拍、画图统计分析 , 罗学军一周之内创造了一套“排兵布阵”新方法 , 白天专注生产叠合板 , 晚上集中生产外墙 , 如此避免模台反复切换 , 成功理顺流水节拍 , 一条生产线平均每天节省等待时间3个小时 , 单线产能提高21%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