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海天为打赢 ——记东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总工程师葛晶晶( 二 )


又是一次复杂环境下的联合实兵演习 。 任务区域的天气就像“娃娃的脸” , 说变就变 。
实弹射击前一天 , 指挥员提出:在未来24小时时间段里 , 选出目标区气象条件最好的1个小时 , 作为联合火力打击的时间窗口 。
摆在葛晶晶面前的是一次新的挑战:任务区域低云笼罩、风高浪急 , 被大片的降水区域覆盖 , 加之不同武器平台对作战气象条件要求各异 , 时间选择上既要差中选优 , 又要兼顾各方 , 难度可想而知 。
葛晶晶统计分析了数千组气象海洋实况数据 , 细致研判了600多张气象预报图 , 并与战区各军种气象海洋部门反复会商 , 最终 , 当她带着团队一分一秒卡出最佳时间窗口时 , 已近次日凌晨 。
演练如期打响 , 战机挂弹起飞 , 导弹剑指苍穹 。 然而 , 彼时目标区依旧云雾笼罩、小雨不停 。
“战机飞抵预定区域前 , 目标区气象条件一定会转好!”葛晶晶的判断很快得到了应验 。 利用目标区雨停云散的短暂间隙 , 战机成功摧毁预定目标 。
不能等到战时再学
多年来 , 葛晶晶已经养成习惯 , 每次任务前都会与一线部队指挥员和相关人员沟通 , 询问气象保障需求 , 把他们的实践经验与自己的专业知识融为一体相互印证 。
久而久之 , 葛晶晶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 从陆军合成旅指挥员到海空部队飞行员、舰长 , 都习惯称她为军中“女诸葛” , 练兵备战中遇到气象保障难题 , 会第一时间想到与她探讨交流 。
对流云、云中积冰一直是飞行安全的重大威胁 , 常常引发飞机剧烈颠簸 , 甚至发动机停车等险情 。 葛晶晶了解情况后 , 决定挑战这个难题 。
访调研、查阅资料……两年多时间里 , 葛晶晶仅算法改良一项就先后修改了十几个版本 , 翻阅的资料累积起来比书桌还高 , 最终完成了相关课题研究 。
如今 , 借助这一成果 , 气象预报员可以快速实现对云系的定量化分析 , 给出精细化保障建议 , 有效降低了飞行安全隐患 。
茫茫海天 , 风云变幻 ,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打一仗 。 葛晶晶常说 , 战争里的东西 , 绝不能等到战时再学 。
在阅读一篇关于战机在台风、雷暴等极端天气下飞行研究论文时 , 葛晶晶被深深触动:“如果在任务中遭遇极端天气 , 身为气象预报员 , 能为我们的战机飞行做什么?”
不钻研不知道 , 一钻研吓一跳 。 连续几周 , 葛晶晶走进飞行部队调研 , 咨询十多名专家 , 她发现 , 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 涉及空气动力、航管、气象、雷达等多个专业领域 。
有人劝她 , 这已经不单纯是气象保障问题 , 可以说每一步都是硬骨头 , 还是别多事了 。
【把脉海天为打赢 ——记东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总工程师葛晶晶】“如果单就个人搞科研来说 , 可以选择 , 但事关打仗的事 , 总得有人冲在前 。 况且 , 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 再难也要走下去 。 ”在葛晶晶的牵头协调下 , 院校专家学者、装备厂家技术骨干等都积极参与进来 , 推动着这一课题“拨开云雾见青天” 。
【把脉海天为打赢 ——记东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某保障队总工程师葛晶晶】这些年 , 葛晶晶先后牵头参与了7个综合性重大难点问题研究 , 其中人工影响气象海洋环境的应用前景、极端气象海洋环境的应用研究等一批成果 , 满足了联合作战气象海洋保障的迫切需求 , 为备战打仗提供了有力支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