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技术|1个月暴涨174%!隐身衣、飞行包,A股版“史塔克工业”市值425亿


光启技术|1个月暴涨174%!隐身衣、飞行包,A股版“史塔克工业”市值425亿
文章图片
光启技术|1个月暴涨174%!隐身衣、飞行包,A股版“史塔克工业”市值425亿
文章图片
光启技术|1个月暴涨174%!隐身衣、飞行包,A股版“史塔克工业”市值425亿
凭借隐形衣、马丁飞行包以及各类超材料产品 , 创始人被贴上“乔布斯第二”、“马斯克第二”的标签 , 甚至把他和爱因斯坦、钱学森相提并论 , 这家公司俨然就是一个A股版的“史塔克工业” , 最近它的股价更是一个月暴涨近2倍 , 这家公司叫光启技术(002625.SZ) 。
(光启技术股价走势截图)
本月初的时候 , 光启技术的股价还在7.2元/股上下徘徊 , 经过近一周的连续5个涨停后 , 现在的股价已经达到19.73元/股 , 短短一个月股价就暴涨超过174% , 市值更是从156亿飙升至现在的425亿 , 暴涨269亿 。
关于光启技术股价短期暴涨的原因 , 可能与其在7月15日发布的业绩预增公告有关 。 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553.48万元-7561.71万元 , 同比增长30%-50% , 业绩增长的原因是 , 公司从传统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转型为超材料尖端制造的研发和生产 , 前期研发的多个项目已进入批产阶段 , 超材料业务较上年同期快速增长 。
但是 , 30%-50%的业绩增长如何支撑股价一个月暴涨近2倍呢?或许 , 光启技术股价的大涨还与一项海外收购有关 。
今年5月25日公司公告 , 拟花19亿现金购买海外资产“海容通信”7.52%股权 , 主要从事电信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及运营业务 。 但这项交易却疑点重重 , 有可能只是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套现的工具 。
光启技术和刘若鹏光启技术的前身是刘若鹏从美国杜克大学留学归来后 , 于2010年7月成立的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 曾在2012年与华为一起接受领导视察 , 而刘若鹏就是那个被世人称为“乔布斯第二”、“马斯克第二”的男人 。
成立仅4年后 , 2014年5月 , 深圳光启先是从“香港壳王”高振顺手上买下“英发国际”的壳并改名为“光启科科技(00439.HK)” , 凭借近地空间技术和其商业应用的概念 , 公司市值迅速飙升至180港元以上 。 同年12月 , 又以总对价4400万澳元(折合2.79亿港元)拿下澳大利亚交易所上市公司马丁飞器公司52%股权 , 并启动借壳上市计划 。
因为2014年底A股龙生股份公告:“拟定增募集 72 亿元用于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产业化项目 , 光启科学拟将超材料相关技术团队和业务全部注入龙生股份 , 龙生股份将成为光启超材料业务的唯一载体 。 ”
2017年2月正式收购了浙江龙生汽车部件公司 , 当年6月16日 , 光启技术通过借壳龙生股份 , 正式登陆A股 。 上市A股之后股价一路下跌 , 最大跌幅超过70% 。 一直到今天 , 虽然股价在一个月内大涨近2倍 , 其股价仍未突破其借壳上市后的最高价 。
光启技术高大上的业务内容以及其创始人刘若鹏身上各种的标签 , 公司到底赚不赚钱呢?实际上 , 这是一门“躺赚”的生意 , 因为光启技术将大量的现金放在银行吃利息 。
光启技术近三年披露的业绩数据显示 , 自2017年借壳上市以来 , 2017年-2019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0亿、4.64亿、4.81亿 , 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7979.58万、7058.16万、1.12亿 。
(光启技术利润表截图)
奇怪的是 , 光启技术每年营收4亿多 , 实现净利润平均不到1亿 , 但利润表却显示 , 每年光利息收入就超过1.12亿 , 也就是说产生收入的业务并不赚钱 , 这是为何呢?
从详细的产品营收数据来看 , 光启目前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传统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 , 超材料收入占比并不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