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今天来回答一个新手钓友们最纠结的问题,鱼到底爱吃什么?( 三 )


从钓鲫鱼角度讲 , 这个频率高一些更好 , 钓大型鱼如鲤鱼、草鱼等则要低一些 。
我之所以没有首先强调换饵的频率 , 而是先说雾化饵 , 这是有目的的 。
因为多次有人问过我 , 到底什么样的频率比较理想 。
我当时语塞了 , 我确实没精确统计过最佳的频率周期 , 况且鱼情不同 , 这个周期肯定不是固定的 。
作为新手 , 你在使用过几次雾化状态良好的饵料以后 , 就会形成一个初步的换饵周期的时间概念 , 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摸索不同鱼情下的换饵频率 , 我觉得这是快速入门的一条捷径 。
需要注意的是 ,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要等雾化饵在钩上彻底消失后才去更换 。
比如初春 , 开河后的二十天之内几乎不闹小鱼 , 饵料可以尽情松软吗?不可以 。 春天刮大风 , 几乎每次抛竿都要用\"抡大鞭子\"的手法才能抛投到位 , 松软的饵料早就被抡飞了 。
饵料的附钩性好一些是必须的 , 但饵料中的拉丝粉所产生的拉丝又有一定的韧性 , 入水后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会保持很长时间 , 该多久换一次饵呢?
我的做法是 , 如果钓鲫鱼 , 我通常是抽一支烟的时间换两次鱼饵 , 或者抽两支烟的时间换五次 。
虽然钓饵在钩上根本没有消失 , 但是必须要换 , 用来做窝子 。
每次换饵时 , 手腕子都要抖一下 , 做个类似刺鱼的动作 , 目的就是把残留的鱼饵投落到钓点内 。
虽然每次鱼钩出水时 , 钩上仍残留少许拉丝 , 但是大部分钓饵是留在钓点内的 , 它们会起到诱鱼的作用 。
这个过程就是在做窝子 , 窝子做成后 , 还要用这个办法来养窝子 , 以保持窝子的活力 。 作为一个新手 , 如果能做到这点 , 保持稳定的换饵频率 , 肯定能大受裨益 。
领略到了好处之后 , 再想用什么更好的办法来提高 , 我觉得这是入门的基本功 。
说到这里 , 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上文说到的那种软黏饵是不是诱钓结合的效果不好?不是 。
用软黏饵不是有个前提嘛!在小鱼闹得欢的时候才用 。
软黏饵本身雾化效果极为糟糕 , 但是小鱼啄食介入后情况就变了 , 软黏饵也是可以被小鱼们啄下一点点的 ,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一些碎屑 , 这些小碎屑同样会随着水流把\"这里有食物\"的信息向远处传播 。
而小鱼闹得欢 , 同样代表着其他鱼类的食欲也是旺盛的 , 也就是说 , 我们的目标鱼在小鱼横行的季节对食物也是特别敏感的 , 那些碎屑足够对它们形成诱惑了 , 不像初春时 , 高浓度的食物溶液都未必引起它们的兴趣 。
二三十年前 , 我们钓友的群体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咬钩 , 勤换食\" , 那个年代还没有\"诱钓结合\"的说法 , 可实际上那种做法和现在诱钓结合的理论是统一的 。
那个时候 , 我就在懵懵懂懂地这样做 , 直到台钓法流行之后 , 我依然保持着勤换饵的习惯 ,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讲 , 我觉得一竿一竿抽出来的窝子效果比打窝子要好 。
这么做不仅仅把诱和钓完美地结合起来 , 把窝子做出来 , 而且还能持续地把窝子养下去 。
以上内容 , 其实只是用饵之道的冰山一角 。 比如我上面说的软黏饵在小鱼闹钩严重的时候使用效果很好 , 实际上 , 在大坝等有大量石缝的水域也可以这么用——把铅坠悬起来 , 软黏的饵料不雾化 , 即使钓饵落到了石缝中 , 因为钓饵不雾化 , 钩尖不外露 , 也能降低挂钩的几率 。 看看 , 饵料还能这么用 。
现在 , 我给本篇文章做个总结:刨除偏口、惯口的特例 , 世上没有那么一种东西如一把万能钥匙一样可以撬开东西南北的所有鱼的嘴巴 。
想让鱼饵被鱼吃进嘴里 , 首先要让鱼发现饵的存在 , 让更多的鱼发现它的存在并成功地引起它们的兴趣 , 我们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
这就需要饵料有扩散传播的能力 , 所以我要强调合适的状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