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绽|艺荐·文旅专题 | 丹陛桥 圜丘 棂星门 天坛内这些主要建筑名称大有来历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艺荐·文旅专题 | 丹陛桥 圜丘 棂星门 天坛内这些主要建筑名称大有来历
艺绽|艺荐·文旅专题 | 丹陛桥 圜丘 棂星门 天坛内这些主要建筑名称大有来历
本文插图

艺绽|艺荐·文旅专题 | 丹陛桥 圜丘 棂星门 天坛内这些主要建筑名称大有来历
本文插图

艺绽|艺荐·文旅专题 | 丹陛桥 圜丘 棂星门 天坛内这些主要建筑名称大有来历
本文插图

去过天坛的人
一定对天坛内建筑的名字
记忆犹新
除了耳熟能详的祈年殿
天坛其他建筑的名字背后
也都体现了中国独特的
历史文化和内涵
今天 , 让我们一起了解
天坛主要建筑名称背后的故事
丹陛桥
步步高升登临“天庭”
天坛里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宽阔大道 , 叫做丹陛大道 , 也叫丹陛桥 , 是嘉靖皇帝赐谕建造的 。
明明是路 , 为何叫“桥”
丹陛大道明明是条道路 , 为什么要叫丹陛“桥”呢?原来 , 在这条路的下面 , 有一条东西向的隧道 , 是专门给祭祀要宰杀的牛羊通过的道路 , 因为它们地位太低 , 不能从上面通过 , 只能从隧道通过 。 丹陛大道也被看作是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
三条甬路有何讲究
丹陛大道路面上有左、中、右三条纵向条石铺砌的甬路 。 这三条甬路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 。
中间为神道 , 供皇天上帝神灵行走 , 凡人不得涉足;东侧为皇道 , 皇帝专用;西侧为王道 , 供王公大臣通行 。
北高南低为哪般
出人意料的是 , 丹陛大道并不是一条与地面平行的路 , 而是北高南低的坡道 , 北端高4米 , 南端高1米 , 两端距离地面高度相差3米 。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 , 皇帝去祈年殿祭祀的时候 , 为了表示对皇天上帝的尊敬 , 必须从南边向北行走 。 此所谓“北面而事之” , 尊贵的人和神都是坐北朝南 , 地位较低的人和神要背南面北侍奉 。 皇帝地位比皇天上帝要低 , 因此要从南面向北面走 , 以表示对皇天上帝的尊敬 。 行走在南低北高的大道之上 , 会令人有步步登高的感觉 , 寓意皇帝步步高升登临天庭 。
圜丘
丹陛大道南端建筑群
艺绽|艺荐·文旅专题 | 丹陛桥 圜丘 棂星门 天坛内这些主要建筑名称大有来历
本文插图

丹陛大道的南端有两组建筑群 , 一个是圜丘 , 另一个是皇穹宇 。
“圜丘”的由来 , 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 话说 , 当年嘉靖皇帝对于方形的大祀殿十分不满 , 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夏言这样上奏皇帝——
“祭之于坛谓之天 , 祭之于屋下谓之地 , 今大祀有殿 , 是屋下之祭地耳 , 未见有祭天之礼也” 。
他提出祭天必须在露天的地方 , 还把“古人”给搬了出来 , 称自古便有坛台不应该放在屋子里的说法 。
公元1530年 , 嘉靖皇帝命夏言为督造官 , 在大祀殿的南面建造祭天用的圆形祭台 , 并将天地坛正式更名为天坛 。 那么 , 给新建造的祭坛起个什么名字呢?夏言又接着向嘉靖皇帝上奏称 , 早在西周初年 , 周公辅佐成王制礼作乐 , 就规定冬至日祭天是在地上建造圜丘 。 于是“圜丘”的称谓便由此得来 , 一直沿用至今 。
棂星门
“天界入口”
为了营造天庭仙台的神秘境界 , 天坛圜丘 内外围墙的东西南北四面正中 , 分别设立了华表式石柱构成的棂星门 。 门顶部的石枋上雕刻有翻腾的云 , 好似凡人踏进天界的入口 。
棂星门
名字里的玄妙讲究
东门→泰元门
南门 →昭 亨门
西门→广利门
北门→成贞门
若将各门名称的第二个字顺序排列 , 便为“元亨利贞” , 这是根据《周易》的乾卦四德而定的 。
“元”:天地生物无偏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