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报”凸显长三角实体经济韧性( 二 )


好硬仗:加速一体化服务“双循环”格局
转战2020年“下半场” , 中国经济仍有很多硬仗要打 。 面对外部挑战 , 长三角三省一市加快一体化发展 , 更好服务“双循环”格局 。
今年6月初 , 沪苏湖铁路开工 , 串联起上海、江苏、浙江三地 , 并在湖州与商合杭铁路衔接 , 连通安徽 , 成为贯通长三角的交通大动脉 。
交通网络越织越密 , 越来越多的“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指日可待 。 除了有形的路 , 三省一市还在加快打破无形的行政壁垒 , 加快各种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 。
统计显示 , 截至5月底 , 长三角的异地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范围已覆盖长三角全部41个城市5600余家医疗机构 , 三省一市居民在41个城市的主要医疗机构门诊或住院 , 均可持卡就医、实时结算 。
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 , 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应有之义 。 “这次转让给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的项目 , 是一个轻薄型航空显示装备 。 它打破了国外垄断 , 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 预估年产值达1.5亿元 。 ”近日专程从芜湖前来上海参加拍卖会的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市场部业务经理王晟说 。
长三角科创要素的精准对接和有效转化 , 将帮助一大批研发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 来自上交所的统计显示 , 截至7月16日 , 长三角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达58家 , 占全国的45%;处于上市受理阶段的长三角企业共176家 , 占比43% 。
“坚持服务国内大循环与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发力 , 积极推进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畅通循环 。 ”最近的上海市委常委会 , 提出了这样的工作目标 。 立足一体化大市场 , 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载体 , 长三角还将继续奋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