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清|本不在授衔名单中的他,是唯一一个由外国元首推荐出来的上将( 二 )


1954年3月13日 , 奠边府战役打响 。 韦国清提出采取近迫作业和堑壕接敌的办法 , 组织部队大挖堑壕 , 利用堑壕分割、包围敌人据点 , 然后突然发起攻击 。
为了实现韦国清的战略意图 , 中央军委紧急调拨了一批铁锹、铁镐迅速运到越南 。 随着战壕的不断向前延伸 , 主壕、支壕纵横交错 , 把法军分割得七零八落 。
参加包围奠边府的越军有 4 万余人 , 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 法军虽有坚固工事 , 但远离后方 , 极为孤立。 然而越军从来没有打过这样大规模的攻坚战 , 部队缺乏信心。 针对这一情况 , 韦国清在参战部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时 , 以充分的事实说明人民军经过实战锻炼 , 有条件 、有能力夺取这一空前规模的攻坚战役的胜利 , 鼓励各级干部克服一切困难 , 打好这一硬仗。
1954 年 3 月13日 , 越南人民军开始对奠边府发起攻击 。 越军的百多门大炮齐鸣 , 炸毁了法军的机场跑道 , 占领敌军两个据点群 , 击毁飞机 16 架 , 控制了奠边府东西大部分重要高地。 但法军也利用坑道顽抗并不断组织反击 , 双方反复争夺 , 战斗极为激烈。
韦国清分析战场形势后 , 建议暂停进攻 , 转入总结 、整顿。 韦国清一面结合第二阶段作战实际 , 协助越方总结经验 , 一面组织部队大挖堑壕 , 进一步缩小包围圈 , 把敌军分割得七零八落 。 同时又用大炮和高炮控制机场 , 迫使敌机不敢低飞 ,空投物资大部落入越军阵地。
越军连续作战数月 , 有些部队伤亡较大 , 后勤运输也出现了一些困难 , 干部中也有些人对夺取战役胜利产生了动摇。 在这关键的时刻 , 韦国清说:“现在全世界都在看着奠边府 , 我们只有下决心全歼守敌 , 把他们困死, 不拿下奠边府决不收兵。 你们也应有这个思想准备。 ”
1954年5月6日晚 , 总攻发起 , 越南人民军集中所有炮火 , 一齐向敌人的据点射击 , 地面残敌很快被肃清 。 法军见大势已去 , 于7日打着白旗投降 , 历时55天举世瞩目的奠边府战役 , 以1.6万余名法、伪军全部被歼而胜利结束 , 宣告了法国侵越战争的彻底失败 , 历时8年的越南抗法战争胜利结束 。
奠边府战役胜利结束的第二天 , 讨论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召开 。 韦国清率领的军事顾问团 , 为中国在外交上争得了主动权 。 正因为有奠边府战役的胜利 , 法国代表才被迫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 , 确认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
韦国清在奠边府战役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 在越南期间 , 他竭尽全力协助越南人民军工作 , 忠实地履行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国际主义义务 , 与越南人民和军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 赢得了越南人民和军队的爱戴和赞誉 。
1953年 , 我国开始筹备授衔仪式 , 让全国各大军区向军委推荐少将以上军人名单 , 这个名单便是授衔的基础 。 当时广西军区上报了一名大将和两名上将 , 大将是张云逸 , 上将是李天佑和陈漫远 。
上报名单时 , 韦国清正在越南担任中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 , 人并不在国内 。 而且根据中央的安排 , 已内定韦国清出任广西省省长 , 从部队转入地方工作 , 所以当时广西军区上报的名单中 , 并没有韦国清 。
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在得知中国拟评上将名单后 , 致电毛主席:指挥奠边府战役取得大捷的韦国清应授上将衔 。 毛主席觉得这事应该由广西军区自己解决 , 就把这个问题交给了时任广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陈漫远 。
陈漫远本来自己在广西军区上报的名单中 , 拟评的军衔是上将 。 在得到毛主席的指示之后 , 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自己的开国上将的名额让给韦国清 。
【韦国清|本不在授衔名单中的他,是唯一一个由外国元首推荐出来的上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