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二 )


趋势之四:科技创新资源的内涵更加丰富 , 配置趋向社会化和开放化 , 开发利用呈现网络化和平台化趋势 。科技创新资源指的是服务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要素 。除了人才、资本、技术、信息、设施、装备、管理等传统认知范畴内的创新资源之外 , 数据、计算能力、算法工具、专利组合、IP地址根目录、通信频道、空间卫星轨道、二氧化碳排放权、基因注册等进入资源列表 , 科技创新资源的内涵更加丰富 , 并出现两个新趋势 , 一是越来越抽象 , 趋于无形化 , 二是越来越集成 , 资源能力化 。在资源配置方面 , 依托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虚拟组织能力 , 分散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得以高效集成、转化和增值 , 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极度扁平化的科研众包平台 , 开始参与“高大上”的科技创新活动 , 更多大众化、多元化的研发资金更加快捷地随之跟进 , 推进科技创新的商业化进程 。拥有有限创新资源的各类主体正不断超越行业、领域、区域甚至国界 , 在更大范围内获取、整合资源 。在科技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 通过建立信息物理系统 ,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装备和实验仪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基础设施与各类研究网络连接起来 , 科技创新资源的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以及端对端集成得以实现 , 连通成为可以承载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 。
趋势之五: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持续增加 , 制度供给的质量和效率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 , 当前 , 科技创新活动密集活跃 , 其方向、强度、速度、节奏等均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同时 , 由于涉及面广 , 治理范围不断扩大 , 科技创新治理的相关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常常跟不上形势发展 。另一方面 , 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生物合成、人机互联等科技突破对社会道德、社会秩序、生态安全正造成剧烈冲击;数字暴力(Digital Violence)、虚拟霸凌(Cyber Bullying)、数据权力化等对政府治理形成新的挑战;人造卫星的低成本发射 , 将推动星空互联网完成构建 , 导致现有监管体系失效;核武、生化、网络病毒等“致毁知识”的出现和升级 , 更是直接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由此可见 , 科技创新的负面效应和破坏性将逐步增大 。
趋势之六:国际科技合作格局趋于复杂 , 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抬头 。近年来 ,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 美国及其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中国发展的心态变得日益复杂 , 戒备心理开始占据上风 。近两年 , 在美国国内 , 对于中国的质疑、指责甚至诋毁的声浪逐步升级 , 与中国“全面脱钩”的声音甚嚣尘上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 , 在客观上使得科技交流与合作更加趋于封闭和孤立 , 英国《金融时报》称疫情为“一次去全球化实验” , 也反映了西方社会的一部分现实心态 。
2.科技创新治理必须维护国家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应对这些趋势 , 一要未雨绸缪 , 做好较长时间技术和装备引进、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采购、科研合作和人员学术交流受阻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 在一些极端重要的前沿基础和关键核心领域 , 进行前瞻性部署 ,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集中突破的优势 , 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二要大胆尝试 ,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 探索构建层次和类型更为丰富的国际合作网络 , 推动更高层次、更加灵活的国际科技合作 , 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治理大局 。三要化危为机 , 研究全球化发展受阻 , 新型区域化兴起背景下 ,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互动耦合和格局重塑的新动向 , 主动发现新的战略机会 , 探索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新途径 。
在未来较长时期内 , 科技创新治理必须把握和坚守的核心战略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维护国家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
维护国家安全 。科技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 , 也是维护其他领域安全的重要手段 。2018年的中兴事件就说明了战略性核心技术过度依赖别国的极度危险性 。2019年 , 我国芯片进口连续第二年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 , 贸易逆差高达3倍之多 。再如 , 我国在人工智能的数据和商业应用方面已形成一定优势 。但是 , 与发达国家相比 , 在基础算法领域的差距仍然很大 。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差距如果不能缩小和消除 , 将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 , 危及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 , 未来一段时间内 , 必须强化科技创新治理 , 提升创新体系的供给能力、质量和效率 , 全方位地筑起国家安全的科技防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