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作者:陈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编者按
日前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部分科研人员集体离职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 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调研 。科研人员管理有何特点?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治理的需求?本期分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强的观点 。
Array|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学家在“天河二号”高性能计算机机房讨论 。新华社发
Array|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科研人员在沙漠一线工作 。新华社发
Array|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远望3号”船上的科研人员在工作 。新华社发
Array|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在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 。新华社发
科技创新的全领域极端重要性正日益显现 , 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 。在智能与认知、生命与健康、能源与动力等领域正在和即将发生的重大科技革命 , 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方式 , 以及全球治理格局 。提升科技创新治理效能 , 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能力 , 稳定科技人才的待遇 , 进一步深化科技制度改革 , 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福祉 。
1.中长期科技创新治理的六大新趋势
趋势之一: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的难度和复杂性空前提升 , 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逐步演化为系统之间的竞争 。在宏观层面 ,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前夜 , 诸多前沿科学领域的探索正深入“无人区”腹地 , 需要学科、产业、区域、机构之间更为紧密、更具深度的交叉、融合和集成 , 协同攻关 。在中观和微观层面 , 科技创新活动与经济社会的相关性日益增强 , 研究者、投资者、开发者、生产者、服务者、应用者互动合作越来越紧密 。从研发设计、技术集成、生产组织 , 到价值实现和利益分配 , 供需互动的形式更加多样、速度更快、界面更加模糊 , 围绕核心产品或服务 , 形成了无数个持续动态演化的生态系统 。因此 , 大至国家 , 小到产品和服务 , 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已超越微观组织和个体层面 , 实际上已成为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 。
趋势之二:社会创新力量逐步崛起 , 与建制性科技力量一起成为科技创新的“双雄” 。一方面 , 世界主要国家对高校、科研院所、具有研发能力的大型企业等建制性科技力量在创新突破方面都寄予厚望 , 并赋予其在前沿基础领域“深耕”和关键核心领域“攻坚”的重任 。另一方面 , 随着创新基础设施成熟度持续提升 , 可用性不断改善 , 以及公众科学素养的逐步提升 , 分散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创新愿望和能量被进一步激发 , 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以及社会公众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新锐力量 。
趋势之三:科技创新研究范式加速迭代发展 , 网络化、数字化、平台化及社会化趋势明显 , 策略化、有组织的颠覆式创新初见端倪 。随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日臻成熟 , 研发条件的持续改善 , 研发合作逐步深化 , 更多的思想、知识、经验、数据、研究方法、分析工具通过网络轻松分享和互动 , 居家工作的基础研究者、跨学科的开源技术社区、指向特定科学问题的研发众包、灵活多样的创新共同体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 , 越来越多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创新思想开始在“科学家+实验室”的传统科研体制外发生 , 在实现多点突破后 , 激发全线共振 , 进而牵动面上震荡 , 最后引爆整个系统 , 推动系统的更新和升级 。另外 , 随着数据成为创新资源 , 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深度应用 , 以及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的逐步成熟 , 在实验归纳、模型推演、仿真模拟等基础上 , 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开始成为第四种研究范式 , 使得策略化、有组织的颠覆式创新成为可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