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快充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被攻击后可能烧毁手机( 二 )


但是,如果厂商为快充设备提供了较强的计算能力,或者攻击者将伪造的快充设备送到用户手中。那么,攻击者就有机会利用快充设备发起更复杂的攻击,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如隐私数据泄露、智能设备被控制等。
近年来,类似“BadPower”的攻击事件也层出不穷。腾讯安全玄武实验室此前还曾披露过一种“BadBarcode”攻击,即通过恶意的条形码可攻击扫描仪,进而控制连接扫描仪的设备(如收银电脑);还有的是通过对U盘的固件进行逆向重新编程,执行恶意操作;另外还曾出现利用二维码入侵智能设备进行攻击、利用充电桩攻击电动车等安全事件。
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制造商来根治
针对“BadPower”带来的问题,应该如何有效规避和解决?
“建议用户应该提高安全意识,比如不要给数码产品外接来路不明的设备,包括免费的充电器、U盘等。同时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充电器、充电宝等借给别人用。”张超说。
刘西蒙表示,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既包括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人身安全,也包括商品和服务对于消费者其他财产不存在安全威胁。所以,如果用户使用了质量不过关的快充设备导致出现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保护自身权益。
但是,“BadPower”问题最终还需要制造商来根治。
在技术层面上,充电设备的固件普遍使用单片机来编写程序与调试,不少厂家直接将充电USB接口和调试接口合二为一,这样就会导致设备容易产生安全漏洞、遭受病毒入侵。因此,刘西蒙建议,在技术上应当做到充电USB接口和调试接口分离,并在USB接口和调试接口上同时加密以防止外部入侵。
同时,厂商在设计和制造快充产品时,可通过提升固件更新的安全校验机制、对设备固件代码进行严格安全检查、查补常见软件安全漏洞等措施来防止遭受“BadPower”攻击威胁。
据了解,此前腾讯安全玄武实验室已将“BadPower”问题上报给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并和相关厂商沟通,共同推动全行业采取积极措施消灭“BadPower”问题。同时,有业内专家建议,将安全校验的技术要求纳入快速充电技术国家标准。
“BadPower”攻击也再次提醒我们,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数字化,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其中安全威胁问题的根源,一方面是行业还没有意识到安全前置的重要性,没有把安全做到设计环节;另一方面是对供应链引入的安全风险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数字安全问题就会变成物理安全问题。”刘西蒙指出,必须加强对数据隐私等方面的安全保护意识。
张超认为,由于技术和成本局限、人为因素等,安全威胁无法完全消除,攻防博弈会始终迭代演进。用户自身提高安全意识是最经济的应对手段,而大力发展网络安全行业,打通产学研生态,依靠专业安全人才和产品提高厂商和用户的防护能力,才是对抗层出不穷的安全威胁的最有效手段。
本报采访人员 谢开飞 通 讯 员 许晓凤 王忆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