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人员在南海记录到抹香鲸等11个鲸类物种
新华社海口7月28日电(采访人员王自强、张丽芸)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动物与海洋生物声学研究室组织的"2020年南海深潜及远海鲸类科考航次"28日完成全部科考任务 , 顺利返回三亚 。
文章图片
这是7月13日拍摄的科考船(无人机照片) 。 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丽芸 摄
考察共目击到深潜和远海鲸类动物31群次、11个物种 , 其中深潜鲸类14群次、7种 , 分别为抹香鲸、柯氏喙鲸、短肢领航鲸、瑞氏海豚(又叫花鲸)、伪虎鲸、小虎鲸和瓜头鲸;其它远海鲸类物种4种 , 分别为热带斑海豚、弗氏海豚、长吻飞旋海豚和条纹海豚 。
文章图片
这是7月20日在南海某海域拍摄的弗氏海豚与短肢领航鲸共游场景 , 后面的黑影为短肢领航鲸 。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丽芸 摄
本航次历时21天 , 航程3000多公里 , 考察区域集中在南海北部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的陆坡、海山及海槽水域 。 考察采用目视考察和被动声学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 并辅以环境DNA收集 , 旨在以"2019年南海深潜及远海鲸类科考航次"为基础 , 进一步对考察海域的鲸类物种多样性、种群现状及分布模式等进行调查 。 相较去年 , 此次科考新发现并记录到小虎鲸、伪虎鲸、长吻飞旋海豚、瓜头鲸等4个鲸类物种 , 表明考察海域具有较为丰富的鲸类物种多样性 。
文章图片
这是7月18日在南海某海域拍摄的伪虎鲸 。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丽芸 摄
|我国科研人员在南海记录到抹香鲸等11个鲸类物种。据科研人员介绍 , 历史捕鲸和搁浅记录表明 , 在南海出没过的鲸类动物达30多种 , 该海域是我国鲸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区 。 然而 , 除历史上的捕鲸记录、部分搁浅鲸类信息的收集以及个别近岸物种(如中华白海豚)的生态学调查外 , 针对南海、尤其是海南岛以南的南海海域的鲸类研究和保护工作 , 在去年和今年的两次鲸类科考航次调查和研究之前 , 几为空白 。
推荐阅读
- 我国|我国封锁“世界唯一专利”,日本出3000亿要买,美国要求技术共享
- 冒领科研资金、抄袭科技成果,科技人员12种行为将被处理
- 无偿献血|大化公务人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 旅游小表妹|途径11个直辖市,总长度超3500千米,我国有这样一条高速公路
- 上海交通大学|人生赢家!他25岁读上海交大博士,妻子漂亮,带娃科研两不误
- 长期贷款多了 企业近忧少了
- 金融|长期贷款多了 企业近忧少了
- 娱乐盘点大剧院|点击就看!复旦6-7月最新科研成果一览!
- 【】2020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产值有望超4000亿
- 【】“红通人员”曲志林回国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