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领科研资金、抄袭科技成果,科技人员12种行为将被处理

冒领科研资金、抄袭科技成果,科技人员12种行为将被处理。新京报快讯(采访人员 张璐)科技部7月31日发布《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 对各项科技活动违规行为予以界定 , 并明确具体处理措施 。 对于科学技术人员来说 , 抄袭他人科学技术成果等12种行为被列入违规范畴 。 暂行规定将于9月实施 。

 

暂行规定界定了科学技术活动实施单位的12种违规行为 , 包括隐瞒、迁就、包庇、纵容或参与本单位人员的违法违规活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转移、私分财政科研资金;开展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的科学技术活动等 。

 

对于科学技术人员来说 , 12种行为被列入违规范畴 , 比如在科学技术活动的申报、评审、实施、验收、监督检查和评估评价等活动中提供虚假材料 , 实施“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行为;故意夸大研究基础、学术价值或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社会经济效益 , 隐瞒技术风险 , 造成负面影响或财政资金损失;抄袭、剽窃、侵占、篡改他人科学技术成果 , 编造科学技术成果 ,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虚报、冒领、挪用、套取财政科研资金;违反科技伦理规范等 。

 

对于第三方科学技术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来说 , 违规行为包括9种情形 , 比如从事学术论文买卖、代写代投以及伪造、虚构、篡改研究数据等;违反回避制度要求;出具虚假或失实结论等 。

 

暂行规定明确提出 , 对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将采取处理措施 。 视违规主体和行为性质 , 可单独或合并采取10种处理措施:包括责令限期整改;一定范围内或公开通报批评;终止、撤销有关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撤销奖励或荣誉称号 , 追回奖金;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等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陈荻雁

冒领科研资金、抄袭科技成果,科技人员12种行为将被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