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技艺圈粉数百万 “阿木爷爷”走红海内外互联网
从山东聊城到广西梧州带孙子的老木匠王德文 , 不用钉子、胶水 , 一榫一卯做出鲁班凳、木拱桥、会行走的小猪佩奇等木器 , 让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绽放出令中外人士惊叹的光彩 。
在广西梧州市蒙山县陈塘镇幽静的山林深处 , 锯木的沙沙声与潺潺的小溪流水声相互应和 。 简陋的竹茅房前 , 月季花、绣球花开得正盛 , 一位头戴斗笠、身着朴素唐装的老人正一脚踩在地上 , 一脚踩住固定木材的绳索 , 锯子、凿子、斧头、磨砂纸……在他手中用得那样得心应手 。
这位老人名叫王德文 , 正是最近走红海内外互联网的“阿木爷爷” 。
传统木工技艺扎根在心中
别看“阿木爷爷”王德文已年过花甲 , 但他在海内外互联网上的粉丝数量有几百万 , 仅国内视频网站西瓜视频 , 就吸引了超过260万的粉丝 。 他做木工活儿的视频 , 在国内网站播放量累计数千万 , 在外网的总播放量早已突破2亿 。
“阿木爷爷”之所以被众人关注 , 靠的是他的绝活儿——熟练的传统木工技艺 。
王德文是山东人 , 年少时父亲便去世了 。 为了生计 , 他从15岁左右就开始学习木工 。 16岁那年 , 王德文在给一户人家做木工时 , 发现这户人家的床头上有一张鲁班凳 , 做工十分精巧 , 他一下子便被吸引了 。 征得主人同意后 , 王德文将鲁班凳拿回家中仔细观察 , 了解其中的奥妙 , 并照着这张鲁班凳自己制作了一张 。
“那样工序繁琐的传统木质家具 , 当时几乎没什么市场 。 ”王德文说 。 虽然心中对传统木工技艺充满热爱 , 但因为当时家里比较穷 , 王德文每天都要为了吃饱穿暖而奔波 , 久而久之 , 对鲁班凳的琢磨也就少了 。 不过 , 那次观察和尝试制作鲁班凳的事 , 在王德文心中播下了一颗钻研传统木工技艺的种子 。
其后的时间里 , 王德文一直待在山东老家 , 谁家盖房子他就去做房梁 , 谁家打家具他就去做家具 。 为了多挣一点生活费 , 闲暇之余他会做一些木质的小凳子、小桌子、橱柜等 , 拿到市场上售卖 。 在那段日子里 , 王德文不断结识老木匠 , 认识新师傅 , 向他们取经学习 。 日积月累 , 他的木工技艺日趋成熟 , 在老家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木匠 。
花甲老木匠网上引关注
随着年岁渐长 , 2017年 , 已经鲜少接木工活儿的王德文和老伴一起 , 跟随创业的儿子王保成 , 来到儿媳黄春美的老家——广西梧州蒙山县陈塘镇定居 , 帮忙照看刚刚出生的小孙子 。
2018年 , 一次在照顾孙子的时候 , 王德文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何不用自己的手艺给小孙子制作独一无二的玩具?上网搜索材料 , 寻找适合的木材 , 添置称手的工具……几天捣鼓下来 , 王德文用木头做出了环环相扣的苹果锁、行走的木质小猪佩奇、可爱的小水车……一件件精致的木器变成了小孙子手中精巧有趣的玩具 。
从那以后 , 本已过着含饴弄孙生活的王德文也变得“不安分”起来 , 那颗少年时期在他心中种下的种子渐渐萌芽——他要用传统木工技艺再次制作一张记忆中的鲁班凳 。
推荐阅读
- 【】福州青年重拾失传技艺 以米为线缀连成“高楼米线”
- 「时尚博主」日本80岁夫妇“玩时尚”,穿别人不要的旧衣服,上杂志还圈粉50万
- 中国新闻网|米粒缀连成艺术品 福州青年重拾失传技艺
- 草莓味的棉花糖 《最强大脑》里的“六边形战士”!这位浙大男生太圈粉
- 新华网|草编技艺传承人杨振国:割舍不掉的老手艺
- 头排看客|《二十不惑》萌娃太圈粉了吧,又甜又可爱,还带火了“发带杀”
- 数码生活互动|OPPO再登CJ展会!各类二次元联动IoT产品圈粉广大动漫迷
- [郁可唯]郁可唯万茜的短发Look太圈粉了!甜酷兼具成造型加分点,百搭不挑人
- 娱乐盘点大剧院|靠自律圈粉130万:自律到极致,人生就像开了挂,Rain暴瘦20斤
- 奇闻|历史回顾:1988年以前我国木工刀具及其制造技术与国外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