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英国真的要放弃华为吗?华为老兵谈亲身感受的中英电信百年合作史( 二 )


1897年7月 , 他在英国成立了无线电报及电信有限公司 , 同年改名为马可尼无线电报有限公司 。 1899年3月 , 马可尼成功地实现了横贯英吉利海峡的通信 , 使通信距离增加到45千米 。 同年 , 在英国海军演习中有3艘军舰装备了无线电通信装置 , 在两条看不见的军舰之间实现了通信 , 证明无线电信号可以曲面传输 。
马可尼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将设备租赁给船方 。 1912年 , 英国大邮轮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报设备就是由马可尼公司租赁给白星航运的 , 并指派了两位职员上船担任了电报员 。 首席发报员杰克·菲利浦一直在发送遇难信号和SOS信号 ,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上观新闻|英国真的要放弃华为吗?华为老兵谈亲身感受的中英电信百年合作史
文章图片
1997年的电影《泰坦尼克》 , 电报员一直在发求救电报
卡帕夏号收到求救的无线电信号 , 来支援并救起救生艇上的700多人 。 如果没有他的发明 , 泰坦尼克上的所有人都会在冰冷的大洋中死亡 。
马可尼上庭作了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技术解释 。 之后 , 马可尼把余生都献给了大海 。 他买了一艘叫“伊莱特娜”的游艇 , 改装成海上实验室 , 做了许多关于无线电的实验 。
上观新闻|英国真的要放弃华为吗?华为老兵谈亲身感受的中英电信百年合作史
文章图片
“人类无线电之父”马可尼偕夫人于1933年在环球旅行中来到上海 。
马可尼公司绵延百年 , 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骄傲之一 。
本世纪初 , 我在华为从事GSM海外销售时 , 了解到马可尼的GSM基站和华为的GSM核心网共组解决方案参加了一些海外GSM项目的投标 , 还是马可尼带着对海外茫然无知的华为去参与的 。 可惜未有斩获 。
2005年马可尼宣告破产 。 核心资产如光传输、固网(传统窄带程控交换机)、基站等破产拍卖 。 马可尼的服务体系则更名为telent公司 , 为电信和企业用户提供领先的服务 。
爱立信和华为等企业参加了对马可尼资产的竞拍 。 爱立信最终胜出 , 2006年 , 以168亿瑞典克朗(12亿英镑)收购了马可尼的主要业务(服务除外) 。
我在2008-2010年期间在郭平领导的企业发展部参与对摩托罗拉和北电资产收购的时候 , 听当时参与马可尼资产收购的同事回忆往事 。 当时华为团队去了马可尼在英国的DATAROOM进行尽职调查 , 不允许拍照和复印 , 能手抄一些数据 。 但由于看到的市场数据不多 , 加之当时华为对欧洲市场了解得也不深 , 所以没有能报出特别高的价格 , 但华为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 。
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风暴对爱立信等西方电信设备商也有很大的影响 。 爱立信收购的马可尼的光与固网核心网业务没有做起来 , 爱家始终还是一家以无线通信为主的公司 。 华为、中兴、烽火等在光领域群体突破 , 思科则从数通成功杀入光通信 。 世事难料 。
值得插入说明的是光传输的发明 , 并不亚于无线通信 。 中国出生的英籍华人物理家高锟于1960年进入美国ITT设于英国的欧洲中央研究机构-标准电信实验有限公司 , 在那里工作了十年 。 1966年 , 高锟发表了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 , 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 , 描述了长程及高信息量光通信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特性 。 光通信时代就此开启 。
2009年 , 爱立信关闭了在英国Coventry考文垂的研发部门 , 有文章以“AndsoanotherchapterintheUK’stelecomshistorycloses.”为结尾慨叹英国电信产业的没落 。
英国政府本希望引入爱立信后 , 能恢复电信荣光 。 但其在英国的大裁员令英国政府非常地失望 , 但这也埋下了英国和华为战略合作 , 再重新振兴英国电信产业的引子 。
华为在英国巨大投入 , 开启英国电信产业新征程
“巨大中华”在数字程控交换机群体突破 , 英国的媒体很早就注意到了 。 1998年6月25日 , 英国著名刊物《经济学人》(TheEconomist)出了一篇颇长神州威风的文章《中国的硅谷》 , 文中写道:“跨国公司本希望从中国赚很多钱 , 但是发现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强 。 ”文中提到了华为、大唐和巨龙 , 还讲到他们是靠实力在竞争 , 并不是“偷”技术、简单抛低价或一味依靠政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