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太史|然而当今社会还需要包拯吗?法治社会不需要,包青天铁面无私

北宋名臣包拯(999–1062) , 字希仁 , 是一位光耀史册、有口皆碑的清官 。 在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史上 , 像包公那样有巨大感染力的清官典型 , 可谓是千古罕见 。
如果从正史上看 , 包拯是宋真宗至仁宗时代的人 , 始举进士 , 后官至枢密副使 , 担任过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知府等要职 , 人呼包龙图、包待制或包公 。 作为一名官员 , 包公素以清廉刚正著称 。
直隶太史|然而当今社会还需要包拯吗?法治社会不需要,包青天铁面无私
文章图片
包拯
仁宗初年 , 他任端州知州 , 该州出产端砚 , 价值珍贵 , 名闻天下 , 前任官员为讨好上司和朝廷 , 每年都要多收多贡 。 而包公则按进贡定额征收 , 期满离任时 , “不持一砚归” , 其清廉节操可见一斑 。
据《宋史》本传记载 , 包公立朝刚毅 , 执法不阿 ,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 闻风丧胆 , 不敢轻举妄动 。 当时宋仁宗的宠妃张贵妃有个伯父张尧佐 , 本是一个庸人 , 凭借后宫裙带关系 , 受到皇帝的特殊恩宠 , 居然被“一日除四使” , 连任节度使、宣徽使等高官 。 担任谏官的包拯七次犯颜上书 , 力言对张尧佐擢用不当 。
直隶太史|然而当今社会还需要包拯吗?法治社会不需要,包青天铁面无私
文章图片
宋仁宗
仁宗虽然窝了一肚子火 , 但在这位公直大臣面前无话可说 , 只得无奈地收回成命 , 并表示:“自今后妃之家 , 毋得除两府职任”(见《续资治通鉴》) 。 后人曾就此事迹在戏剧中演绎出“纵然杀老俺不怕 , 敢与皇亲比高低”的唱词 , 完美地刻画出包公不畏权贵、刚直公正的品格 。
包公在任开封知府时 , 政声就很高 , 他不仅享有“包青天”的美誉 , 而且还被人们称为“黑脸老包” , 黑脸 , 并不是说包公脸比较黑 , 而是说包公不讲情面 。 当时民间流行一句口头禅:关节不到 , 有阎罗包老 。 这“关节不到”是什么意思呢?
直隶太史|然而当今社会还需要包拯吗?法治社会不需要,包青天铁面无私
文章图片
黑脸包公
我想 , 它至少有两层含义:第一 , 关节指的是官官相护的关系网 , 平民百姓无须打通这些所谓关节 , 即用不着走贿门 , 拉关系 , 托人情 , 只要包大人在 , 天大的冤屈也能昭雪;第二 , 关节是指案件的症结所在 , 不管案情多么扑朔迷离 , 凡是别人断不了的疑难杂症 , 在包大人面前总可以迎刃而解 。 这一句民间风行的口碑 , 不仅表明包公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高尚品德 , 也反映出包公出类拔萃、巧谋善断的智慧才能 , 怎不令人油然而生敬仰之心!
直隶太史|然而当今社会还需要包拯吗?法治社会不需要,包青天铁面无私
文章图片
包公
【直隶太史|然而当今社会还需要包拯吗?法治社会不需要,包青天铁面无私】无怪乎千百年来 , 包公戏历演不衰 , 如元代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包待制陈州粜米》 , 清人的《探阴山》、《铡美案》以及当代的电视剧《包青天》等等 , 都在广大人民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 经过历代小说家、戏剧家们的艺术创造 , 包公形象家喻户晓 , 已成为震慑一些徇私枉法、作奸犯科之辈的无形力量 , 就连人间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阴间操人生死之柄的阎王爷也惧怕他的三座铡刀 。 这一艺术形象虽非包拯的历史原型 , 而且是夸大了的 , 富有传奇色彩 , 但它反映的正是包拯的行为个性所折射出的文化意识的巨大作用 。
直隶太史|然而当今社会还需要包拯吗?法治社会不需要,包青天铁面无私
文章图片
开封府三座铡刀
由此看来 , 包公形象的垂誉至今绝非偶然 。 崇拜包公、称颂清官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文化心态的积淀和传承 。 在封建吏治黑暗的年代 , 老百姓含冤负屈 , 求告无门 , 只得把一线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 , 期盼有更多的“包青天”来为自己伸张正义 , 主持公道;而人们对于包公戏、清官戏的喜爱 , 不过是借助于包公等清官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