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心慧文化|读解中华古诗词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下)


上海心慧文化|读解中华古诗词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下)
文章图片
作者:张老师
可堪回首 , 佛狸祠下 , 一片神鸦社鼓 。
堪 , 表示忍受、承受的意思 。
可堪回首 , 用作疑问句 , 指可以忍受回首往事吗?表示不能忍受对往事的回忆 , 也就是不堪回首的意思 。
佛(bi)狸祠 , 根据百度百科和古诗文网的介绍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 , 他曾反击刘宋 , 两个月的时间里 , 兵锋南下 , 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 , 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 。 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 , 后来行宫成为了一座庙宇 , 就是佛狸祠 , 遗址在今南京市六合区东南的瓜埠山上 。
在有些资料上 , 是这样来解释神鸦社鼓的:
神鸦 , 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
社鼓 , 就是祭祀时的鼓声 。
他们把神鸦社鼓理解为:到了南宋时期 , 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供奉神祇的地方 , 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异族皇帝的行宫 。
他们沿着上面的思路 , 就把“可堪回首 , 佛狸祠下 , 一片神鸦社鼓”翻译为:真是不堪回首 , 拓跋焘的行宫下 , 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 。
也有理解成:怎么能回首啊 , 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 , 乌鸦啄食祭品 , 人们过着社日 , 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 , 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
同时 , 还在《作品鉴赏?文学赏析》中这样写道:这里值得探讨的是 , 佛狸是北魏的皇帝 , 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 , 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 , 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 , 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 。 四十三年前 , 完颜亮发兵南侵 , 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 , 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 , 严督金兵抢渡长江 。 以古喻今 , 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 。 如今“佛狸祠下 , 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 , 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 , 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 烽烟四起 , 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 , 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 , 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 , 这是痛心的事 。
总之 , 这些资料都把佛狸拓跋焘理解成异族 , 把神鸦社鼓理解成老百姓把拓跋焘当神来祭祀 , 在祭祀的时候 , 打着喧闹的社鼓 , 同时还有乌鸦在啄食祭品 。
这真是一个真正值得探讨的问题 。
一 , 这个所谓的祭祀场景 , 是诗人所看到的场景吗?
诗人是在镇江的北固山写下的这首诗词 , 而佛狸祠是在南京市六合区东南的瓜埠山上 , 诗人在北固亭是不可能看得见佛狸祠的 。
二 , 在江苏一带 , 会有祭神的时候 , 让乌鸦来吃祭品的风俗吗?
祭神的时候还让乌鸦吃祭品 , 这样的风俗 , 非但江苏没有 , 全中国都没有 。 在人们的心目中 , 祭神的祭品是很神圣的 , 怎么会让乌鸦来吃?这究竟是祭乌鸦还是祭神?
三 , 在喧闹的打鼓声中 , 会有乌鸦来吃食吗?
在一座庙宇里 , 一边打着鼓 , 鼓声可不是小声音 , 乌鸦早就被鼓声吓跑了 , 不可能在喧闹的打鼓声中还在吃食 。
四 , 在诗人心里 , 有没有把拓跋焘当异族?
上海心慧文化|读解中华古诗词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下)
文章图片
在宋代 , 人们有没有把拓跋焘当成是敌对的异族?对于这个问题 , 首先就要问宋人是怎么看待北魏这个王朝的?在中国历史上 , 对于刘宋和北魏 , 史称南北朝 , 就跟三国、东晋十六国 , 五代十国一样 , 都属于本国历史 。 在宋代 , 也早有南北朝这个说法 , 可见宋人并没有把北魏排除在历史之外 。 虽然拓跋焘是鲜卑族人 , 就跟前秦的符坚是氐族人一样 , 但人们还是把他们认作中国历史 , 《晋书》还特地说符坚“变夷从夏” 。 可见 , 人们并没有把符坚、拓跋焘当外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