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直|音乐之岛丨王邦直与《律吕正声》有着这样的故事……

半岛采访人员  王悦
青岛素有“音乐之岛”的美誉,但提起青岛与音乐,离不开王邦直 。他孤居乡间,历时二十载,创作了我国音乐巨典《律吕正声》,成为律学思想和音乐理论的一大基石,翰林周如砥评价此书说:“班固《律历志》载即墨徐万且氏治太初历第一,而子鱼追配之于千载之后”,并推荐将该书藏于国史馆 。清康熙年间刑部尚书王士祯称其为“殚精声律之学” 。然而,对于王邦直的认识,是从传说开启的,直到五百年之后,这位宗师模糊的面貌得以明朗,人们才逐步了解他,汲取到他刚正不阿、孝悌睦族、惩恶扬善的精神 。本期,我们走进惜福镇小庄社区,与王邦直后裔一起,重新认识这位律学宗师的传奇经历和感人故事 。
王邦直|音乐之岛丨王邦直与《律吕正声》有着这样的故事……
文章图片

      40多年前,夏夜,天已漆黑,农忙归来的小庄村民吃过晚饭,三三五五地聚在村头乘凉 。闲聊之后,年长的村民开始讲起一个人物的传奇故事:
话说明朝嘉靖年间,即墨县城东北镜镕山,有位王邦直 。王邦直是父亲王镐的独子,自小得到父母的宠爱,特别是母亲李氏,更是对儿子疼爱有加 。这王邦直也非常争气,天资聪慧,文思敏捷,而且在孝道和人品上也都有口皆碑 。
时间一晃过了18年,刚刚成年的王邦直失去了生他养他的母亲,李氏因病离世,王邦直悲痛不已 。王邦直决定用诗歌的形式书法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前后用了半年的时间创作了百首《黄鸟诗》,诗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他写道:“天经地义应孝亲,慈母本分看家门 。教诲在理胜圣人,仁义道德记在心 。”王邦直的孝心让乡邻感动万分 。
王邦直的父亲王镐47岁参加乡试中了头名,先任顺天府漷县训导,八年后又升任陕西临县教谕 。专管教育司政事务,同时也著书立传修志谱,著有《漷县志》和《临县志》,在当地颇具名声 。然而,由于长期伏案写作,掌灯熬夜,最终积劳成疾,卧床不起,他自知时日不多,便差人给家里送信,希望能见儿子王邦直最后一面 。王邦直一路上虽然快马加鞭,可惜的是,由于那些年交通不便,从山东到山西路途遥远,等王邦直赶到临县时,父亲灵柩已经停放在大厅中央,棺已盖顶 。父子二人终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王邦直因悲伤过度,加上舟车劳顿,一下子就哭晕过去 。
醒来后,王邦直决定披麻戴孝,赤脚上路,将父亲灵柩送回家乡 。为何赤脚呢?民俗中有规定,父母谢孝,儿要光脚留须,女要披头散发,一日三餐还要上土地庙焚香报名,意思是让后人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子王邦直一路赤着脚,扶着父亲的灵柩步行两千多里地,回到家乡 。由于王镐在世时,为官清廉,声名显赫,遍地桃李,他的学生凡是知道信的,都在路上烧香拜恩师,王邦直就沿途替父亲跪地叩首谢孝,给活人三叩首,给死者四叩首,王邦直的举动感动天地,虽历经艰难终平安回乡 。此时的王邦直双脚早已磨出血泡,化脓发炎,步步钻心,缠足而行,其孝心可见一斑 。
这段故事几十年前就在小庄村被多次讲起,王德纯仍记得,他童年时经常听村里的老人讲起王邦直的轶事,而在69岁的王延生的记忆中,“小时候老祖母经常唱歌,说实话也不懂唱的是什么,就跟着学跟着唱” 。他们哼唱的,是王邦直的音乐 。
于是,一个疑问开始在村里发酵,王邦直是谁?为什么有这么多关于他的传说?他和那些带着古调的音乐又有哪些关系?
【王邦直|音乐之岛丨王邦直与《律吕正声》有着这样的故事……】只是历史的面纱一直遮盖在王氏后人之中,零星的片断如阳光照入,丝丝缕缕,打破黑暗,然而,人们仍无法从中分辨这位先祖的真实面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