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青海:荒滩披绿游客来

:原题为_光明网|青海:荒滩披绿游客来。


盛夏的阳光洒在青海湖支流沙柳河上 , 在一片敞开式阶梯水坝前 , 数以万计的湟鱼聚集成群 , 奋力向上游进发 。 7月23日 , 数万网友通过光明日报客户端、梦幻海北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目睹了这场一年一度的洄游大戏 , 感受着高原生态之美 。
在青海省 , 有这样两个地名 ,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就像湟鱼一样同青海湖这座中国最大的内陆湖紧紧联系在一起 。
身处重点贫困地区 , 这里的人多年来亦如同奋力洄游的湟鱼 , 各民族齐心协力 , 为摆脱贫困战天斗地 , 同美丽自然相拥相依 。
光明网|青海:荒滩披绿游客来
文章图片
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区夏日风光 。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徐谭摄/光明图片
生态农牧业让人们尝到了甜头
雪山皑皑 , 绿草茵茵 , 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镇环仓秀玛村的草场上 , 一场特殊的赛马会热闹激烈 。 赛马会后 , 牧民将赶自家牛羊前往高山夏季牧场 。
环仓秀玛村村民世代以放牧为生 , 但前些年因为经济结构单一 , 部分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还不足5000元 , 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4家 , 是刚察县哈尔盖镇7个村中贫困人数较多的一个村 。 2015年 , 村里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 , 建精准扶贫养殖示范基地 , 给贫困户分羊养殖 , 最终给予一定分红 。
依托草原优势 , 变救济式扶贫为牛羊滚动发展式扶贫 , 环仓秀玛村的做法不仅带动了全村的规模养殖业 , 也为村民拓宽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
自2008年以来 , 海北州通过项目整合、资金捆绑、集中打造等方式 , 全力推进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 , 先后共投入建设资金达12.5亿元 , 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养殖基地”“补饲+放牧”“养殖+育种+新技术推广”等多种模式 。
从草原到戈壁 , 生态农牧业发展的实践在海北和海西大地上铺展开来 。
昆仑山下 , 红柳村仁达合作社游客纷纷 , 或在温室大棚采摘 , 或到池塘钓鱼 , 还可选购枸杞、鸭蛋等农产品 , 这些产品都有个共同的品牌“大头哥” 。 这位“大头哥”就是带领红柳村民在200公顷沙化地上拓荒致富的带头人李国善 。
2011年 , 李国善辞掉外地企业的工作回乡办合作社 , 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 带动村民入股和就业 。 村里200公顷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地变成“能生钱”的景点 , 10余座高标准日光节能蔬菜大棚一年四季都能接待城里人游玩采摘 。 最近 , 闲不住的“大头哥”正和乡亲们谋划未来 。 合作社将逐步形成集农业生产、观光采摘、农技培训、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旅游园区 。
荒滩披绿 , 钱包鼓起 , 生态农牧业的发展让人们尝到了甜头 , 生活也更有奔头 。
光明网|青海:荒滩披绿游客来
文章图片
环仓秀玛村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哈尔盖镇 , 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藏族村庄 。 近年来 , 部分牧户易地搬迁到基础设施便利的公路边 , 住进了砖瓦房 。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徐谭摄/光明图片
从盐业工人到旅游从业者
炎炎夏日 , 茶卡盐湖景区 , 游客纷至避暑 , 平静的湖面如“天空之镜” , 蓝天白云雪山映入其中 , 水天一体 , 如梦如幻 。 坐落在湖边的多功能演艺大厅 , 是昔日的盐工礼堂 , 砖红色建筑见证着过去盐业开发的火热年代 , 也见证着这片工业盐湖的发展变迁 。
徐光是茶卡盐湖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职工 , 一家三代都为茶卡盐湖奔忙 。 据他介绍 , 从前盐湖开采全靠人工采挖 , 到2002年 , 改用驳船采运 , 年产量已突破百万吨 。
【光明网|青海:荒滩披绿游客来】前些年 , 茶卡盐湖因美景走红之后 , 到此打卡的游客逐年增加 , 2016年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顺势成立了旅游公司 , 徐光和不少工友也从一名盐化工人变成了旅游从业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