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原创 从自荐到自刎,毛遂都经历了什么?

北京联盟_原题是:从自荐到自刎 , 毛遂都经历了什么?
【先秦时代|原创 从自荐到自刎,毛遂都经历了什么?】先秦时代|原创 从自荐到自刎,毛遂都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记载 , 战国时 , 秦国出兵攻打赵国 , 包围了赵都邯郸 , 情况十分危急 , 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 , 请求援救 。平原君打算在其门下食客挑选出二十个文武人才一同前往 , 但只挑选出十九个 , 剩下的都不符合条件 。
这时 , 有一个名叫毛遂的人 , 主动向平原君自我推荐 , 请求加入前往楚国的行列 。
平原君问:"你在我门下多久了?"
毛遂回答:"三年了 。"
平原君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 , 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里的锥子一样 , 立刻就会显露出锋利的锥尖 。而你在我门下三年了 , 我却没听说过你有什么表现 , 你还是留下吧!"
毛遂说:"我现在自我推荐 , 就是请求你把我放进袋子里 , 如果早点有这样的机会 , 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锥尖而已 , 而是早就显露出才能 , 锋芒毕露了!"
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有道理 , 就答应让他一同前往 。到了楚国 , 平原君和楚王会谈 , 从早上到中午 , 都还没有结果 。毛遂于是持剑走到楚王面前 , 极力说明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 。楚王终于被说服 , 答应赵国愿意出兵援救 。于是两国当场歃血为盟 , 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 。
毛遂这次不仅帮平原君完成任务 , 也为国家立下了功劳 , 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 平原君因此待他为上宾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毛遂自荐”这个成语 , 比喻自告奋勇 , 自我推荐 。
人生是要“如锥在囊” , 但不可久处于暗处 。战国时的毛遂就是这样一位范例 。凭着这股自信和勇气 , 毛遂一举促成了楚、赵合纵 , 同时也得到了“三寸之舌 , 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
然而 ,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震古烁今的壮举 , 反倒引来了杀身之祸 。
据说 , 公元前256年 , 也就是毛遂自荐出使楚国建立功勋的第二年 , 燕军忽然派大将军栗腹领兵大举进攻赵国 , 让谁率军去抵抗呢?此时平原君对那些能征惯战的将军们全都视而不见 , 心中只有毛遂 , 他力荐毛遂任前敌总指挥 。然而毛遂口才雖好 , 是第一流的外交人员 , 却并非是能统帅三军御敌的将才 。结果昌都一战 , 赵军被燕军杀得片甲不留 。毛遂羞愤万分 , 便抽出了佩剑 , 寒光一闪抹了脖子 。
从“毛遂自荐”的辉煌到“毛遂自刎”的凄惨 , 仅仅一年时间 , 令人不禁感慨万端 。
很多人会有一种惯性思维 , 认为某人一方面很出色 , 他就是一个通才一个完人 。这种不切实际地一味拔高 , 表面是要将其视为宝物 , 其实是把其当作了草菅 。而对当事人来说 , 自荐立功当然是好事 , 若对自我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在取得一定成绩后 , 便硬去做一些“服从领导”却力不从心的事 , “自荐”与“草菅”自己 , 也只不过是一纸之隔 。


    推荐阅读